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战略管理 >> 战略规划 >> 正文

他们为何重复相同的错误?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5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热衷于打垮竞争对手还源于企业家战略思维的错位,误以为“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是竞争铁律,却没有意识到市场竞争思维中更多的是强调“消费者满足”,与是不是要消灭竞争对手没有必然的联系。

  尤其值得反思的是,恶性竞争从国内市场扩展到国外市场,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一大障碍。2001年,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市场占有率达到了80%,隆鑫、力帆、宗申、幸福等品牌飞驰在越南大街小巷。然而,恶性竞争自相残杀很快就让市场一片混乱,最终被消费者抛弃。

  摒弃这一错误,需要企业纠正错位的战略思维,将战略原点从“打垮竞争对手”回归到“为客户创造价值”上来。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指引下,企业会按照市场规律或与对手公平竞争,或与对手合作,共同营造良性市场环境。

  被现金流勒住脖子

  2004年,年销售额达60亿元、有分店近60家的北京普尔斯马特集团在不到半年时间销声匿迹。普马信奉“从规模要效益”,哪里能得到贷款,就去哪里开店。大量资金用于开设新店,资金周转非常紧张。此时,分店建设一旦停业,银行和供货商必定上门讨债;普马便希望开新店,用新店的贷款应付资金困难。这无异于饮鸩止渴,当银行收回贷款时,普马王国灰飞烟灭。

  企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反映在经营的现金流量方面。一个有能力的企业必须有足够现金的支持,如果现金流中断,即使有再多的固定资产和库存也难以为继。但是中国企业一再上演重视发展规模,重视利润,却忽视现金流畅通,最终因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困局甚至衰亡的故事。科龙、德隆、澳珂玛、顺驰……这一家家企业奄然坠落时,脖子上无不或明或暗地勒着一条现金流的绳索。

  中国企业屡屡犯下现金流断裂的错误,追求规模高速扩张的战略选择是罪魁祸首。扩张速度与企业管控能力和现金管理水平必须匹配,一旦速度超出企业控制范围,现金流的断裂几乎是必然。对宏观环境政策的敏感程度不够则是现金流断裂的另一根源。中国大部分企业资金债务来自于银行的贷款,一旦国家进行宏观调控,银行就会严卡贷款,这个不可控因素会让企业遭遇厄运。

  打造健康的现金流,不仅要求企业克服盲目扩张的内心冲动,建立持续有道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机制,还考验着企业的政策环境敏感程度。敏感程度不够往往就会忽略宏观环境政策变化对自己的影响。中国宏观调控基本上是三五年来一次,企业只有对这样的规律有一定的把握,对经济形势有相当的预判,才能提高政策敏感程度。

上一页  [1] [2] [3] 

Tags:$False$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