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战略管理 >> 战略定位 >> 正文

下一个高潮是“专注”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5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专注”避免走极端

  一、产能过剩不代表需求过剩。经常听有人告诉我,产能过剩时代造就的是需求过剩,言外之意也说我们的竞争也过剩了。实际上,只有落后产能、产品的过剩,而没有需求和竞争的剩余。当一个企业的“专注”产品被顾客和市场边缘化后,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创新,而不是总去走不断抛弃自己、否定自己一切的路子。抛弃的产品越多,企业离成为“仓库”的距离就越近,企业经营的负担越重。企业要满足需求的变化,必须“专注”地站在需求变化的前沿,开发潜在需求,增强未来需求的预见力。大家都造汽车,绝对不是四个轮子加块钢铁骨架和加个方向盘那么简单,从奔驰、宝马、宾利等汽车成功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专注”制胜的基因。欧美等国家的企业可以“专注”几十年,上百年,为什么我们很多企业却只有平均三五年的寿命?看似过剩的产业,为什么人家仍做得生机勃勃?

  二、“专注”不等于“专断”和“固执”。做企业“专注”的极端就是“专断”和“固执”,譬如我们发明了火药,更多的是用来做烟花爆竹,而侵略者却用它做成枪炮里的弹药。很多企业在战略上、管理上、营销上奉行“不变应万变”,固执的坚持变成了墨守成规,所以很块被顾客和市场的需求变化淘汰了。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些企业家把“专注”的优势变成了“专断”的劣势,甚至在管理上“专横”起来,不善于授权、分权,用集权来制造企业团队的矛盾和障碍。企业的成功在于灵活操纵不合理与合理这两方面的因素,并把不合理的因素转化为经济效益。表面上看起来“专注”的权杖更容易建立起个人的威信和形象,但长期下来,造就的就是个人英雄主义,而个人英雄主义在今天来说是企业健康生存和未来出路的一个死胡同。

  三、“专注”与多元化不矛盾。也许有人认为,还是把鸡蛋多放几个篮子更安全些,尤其是在市场竞争变化莫测的今天,说不定哪天就死在了“专注”的枪口上。实际上,笔者强调的不是抱残守缺,也不是一意孤行,而是“专注”创新做事的价值和境界。长期以来,中国企业界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企业要想快速发展,就要实行多元化;并且只有实现了多元化,企业才算真正的大企业”。而事实上,我们看到世界上有许多大公司从未实行过多元化经营,但其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仍逐年上升,公司规模不断扩大。

  如今许多企业也认识到,过度多元化实际上大大增加了企业管理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增加了企业的各项管理成本,而且过度的多元化还造成了企业管理机构的臃肿和官僚化,导致企业的市场意识淡薄,市场反应速度迟缓,企业内耗负担加重。多元化有助于降低风险的观点更适合于财务投资组合,但不太适合于企业的整体经营。这种思维方式会导致企业陷入与其业务目标无关的各种经营活动中,近年来通用电气和泰科已经放缓了多元化进程,转而专注于追求营收的有机增长。每一个企业都是社会的一个细胞而已,企图一个细胞完成社会需求的所有分工,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当我们还在全球化还是本土化、多元化还是回归主业中争论的时候,世界经济的消费潮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多元化不取决于你的资产是多是少,不在于你是否“500强”,而是取决于你的能力能不能“专注”地做好做精做强做大这个产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False$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