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战略管理 >> 战略实施 >> 正文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制度变迁及其解析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5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P—非国有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它的发展壮大,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着地方和国有部门的目标选择,而逐渐成为不可控变量,即外生化。

  S—社会群体的利益预期。改革必然会在各个社会群体之间利益重新分配。他们中有的受损,有的受益,或者有的先受损后受益,有的先受益后受损。预期受损的群体很容易联合起来,形成较大的改革阻力。而改革目标的动态化,使得社会群体的利益预期难以稳定,受损群体不易联合,也就能够使改革成本达到动态最小。博弈主体的有限理性,造成S的不可控,因此,我们也将其视为外生变量。

  C—国家与国际社会的竞争和交流。改革过程同时也是不断融入世界的过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各国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对国际市场竞争规则的理解加深,都使得我们的改革约束硬化,增强改革的不可逆性。WTO的加入,进一步增强了我们与世界的联系。

  中央政府的目标函数为∶

  Uc=U(Ul,Ug)=θUl+(1—θ)Ug

  其中,θ为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目标函数中的权数,相应的(1—θ)为国有经济在中央政府目标函数的权数,θ在(0,1)之间变化。中央在经济和政治上依赖地方政府和国有部门,并从行政和财政上对二者进行控制。

  从理论上对博弈行为的描述是:在(t-1)期,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在中央政府(t-1)期的目标函数约束和自身有限理性约束下,确定次优解Max′Ul,(t-1)和Max′Ug,(t-1)。由于两利益主体预期不同,两个次优解的差异也是越来越大。中央政府则根据Max′Ul,(t-1)、Max′Ug,(t-1)确定t期的θ值,从而得到t期的次优解Max′Uc,t。因此,要使Uc尽可能大,条件是:θ尽可能大。而(1-θ)的趋向于零,则意味着市场经济的建立。

  改革前,即在计划经济时代下,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几乎没有什么自主权,只是在中央政府指令下完成各项任务。因此,三者之间的目标函数是高度一致的,Ul 与Ug趋近,则可以认为Uc与θ是无关的。改革开放初期,各博弈主体利益预期不明确,都不会先采取实质性行动。农村改革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迅速增加了农民收入,对国有企业的改革起到巨大的示范效应。非国有部门经济(P)的变化,导致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各自开始追求利益的最大化,Ul 与Ug开始出现偏离。这种偏离表现为:地方政府为弥补自己的财政缺口,要求中央下放权力,扩大自己的财源,而国有企业由于是中央政府的主要财源,则要求中央政府给更多的激励,来摆脱自己的困境。这种偏离引起的制度需求,中央政府并没有马上给予满足。在总结农村改革经验,认识到市场经济的巨大效益后,中央才在1984年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目标。对地方政府实行的“财政分灶”,对国企实行的“利改税”,使得两者的目标差异明显拉大。一方面,初尝市场经济甜头的地方政府有了财权后,积极鼓励非国有经济的发展,鼓励他们与国有经济展开竞争。地方的税源扩大,上缴的财政收入增加,(θ)值逐渐增大。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则由于天生的缺陷(所有者不到位,技术落后,产品不满足市场需求等),表现出对市场经济的极不适应,效益不断恶化,不得不向中央政府要求政策支持,以求得生存,这样,一是国有企业出现两极分化,二是形成国有企业依赖政府的“惰性”。国有部门赢利能力的不断下降,使得中央政府更多的是从稳定社会的角度来支持它,从而(1—θ)也就不断降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False$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