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为学习”
刘澜:在《第五项修炼》中,你说领导者在组织中有三个角色:设计师、仆人和教师。
圣吉:是的,我认为这对于高管领导力仍然是有用的思想。
在书的第一版中,我可能只是用了“领导者”(leader)这个词。在修订版中,我想我用的是“高管领导者”(executive leader)。如果你在一个高级职位上,那尤其适用,你必须在所有三个层面上做重要的工作。
这也对所有类型的领导者都成立。你要知道如何帮助他人,服从于目的,不仅能思考问题,更能思考问题的根源,怎样产生于组织设计中。
刘澜:你大概听说过“教导型组织”这种说法,我想是诺尔·蒂奇(Noel Tichy,与圣吉等一同被美国《商业周刊》2001年评为当今10大管理大师)教授发明的。
他曾经说:学习型组织的提法有局限,因为人们不仅要学,还要教。你对此有何评论?
圣吉:我没有异议,但是我想他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学习”这个词。人们用“学习”这个词时,常常想的是课堂。
我所说的学习更像是在任何团体、团队、剧团、乐队之中发生的事情,任何为了创造真正想要的结果而在提高其创造能力的团队。课堂只是方法之一,不是学习的本质。因此对我来说,学习更为根本,而教导更是方式之一。学习是我们作为人类赖以成长、发展的流程。最好的学习方式有时是教导,不是吗?首先,你想要帮助别人,那是教导的冲动。但是其次,帮助别人的流程是学习—深化你自己的学习。
因此,学习比教导更根本。教导只是我们从事活动之一。学习才真正是各种发展的核心,不管是静坐修行,还是学习成为物理学家,还是拉小提琴。对我来说,学习是人性之心。
刘澜:我想蒂奇教授是在组织的层面上谈论。他举了这样的例子,如果一个人学会了某件事,但是他不教给别人,这样对组织是不利的。不是吗?
圣吉:我完全同意。不过你要再一次注意到,他在个人现象的层面上使用“学习”这个词。在任何组织,关键的学习总是发生在集体层面上。许多人忘记了这一点,因为他们想到学习就想到课堂,课堂让他们认为学习是个人层面的。
所以我同意他所说的,当然对。我想我在《第五项修炼》的第一版中说过很相似的话:个人学习最终是没有用的,因为在任何组织中,很少有靠个人自己创造出来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