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联想有非常规范的管理基础和优秀的文化氛围,这里诚信成为信条,腐败没有温床,帮派没有市场。
这么多年来,我们看到了不少中国的企业像坐了火箭一样突起,又在顷刻之间轰然倒塌,真可谓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细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是缺乏科学的规范化的管理(主要靠“人治”),缺乏引导员工向上的文化,致使腐败行为蛀空了企业,帮派内斗大伤了元气,最终让企业走上了不归路。
而当大部分国有企业还习惯于“人治”的时候,联想已经在与国际先进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领悟了“法治”作为管理精髓的重要性,并将规范化管理运用到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
联想脱胎于中国科学院,创业初期大部分员工都是科研人员出身,他们早就习惯了松散的管理方式,所以推行规范化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我们可以说是从一点一滴的严格做起的。最早,联想开会的效率非常低,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迟到,有的一迟就是半小时、一小时,于是我们当时的总裁柳传志先生就制定了一条规矩,迟到就要罚站一分钟,不管什么理由,他自己也以身作则,自罚过几次。从此联想开会不能迟到的风气就形成了。
为了规范员工的行为,杜绝腐败,我们很早就形成了所谓的公司“四大天条”:不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不收受红包、不从事第二职业、工薪保密,违者一律除名,不讲任何情面。在很多外国朋友的印象中,中国企业喜欢桌下交易,回扣、腐败成风,但在联想,因为有严格的制度约束,是根本行不通的。从90年开始,联想参照国际先进企业的管理理念,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在战略、运营、人事、财务、研发、生产、销售等各方面开始全面建立专业化的流程制度,这使得我们在管理上与国际先进企业越来越有“共同语言”。
除了用制度去规范员工的工作和行为之外,联想还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诚信文化的建设。创立之日起,联想就深知,取信于客户、取信于同事、取信于合作伙伴是办好企业的根本,因此,诚信成为我们文化的基本准则。当时我们有一句口号,叫做“宁可丧失金钱,绝不丧失信誉”。在当时没有经历商业文明洗礼的中国市场,联想坚持自己的信条可以说非常不容易。但坚持这样做的好处也是不言而喻的,联想顺利地避开了一般中国企业发展中都会遇到的瓶颈。有人说,联想是中国公司里面,管理文化最接近西方企业的一家,这是对我们莫大的肯定。事实上如果没有和西方企业接近的管理文化,即使联想有这个资金实力,也不可能在今天收购IBM这个最具代表性的西方企业的PC业务,更谈不上去管理、去整合他们。
值得一提的是,机制和管理/文化这两大联想早期的竞争力,直到今天还在联想发挥巨大的作用。
二、联想PC时代(1994-2003):创新渠道管理、创新运作模式
90年代以前联想主要是一间贸易为主的公司,代理了IBM、HP和AST等公司的产品,从1990年起,联想开始尝试做自有品牌的PC业务,但似乎有一点生不逢时。在1991年之前,中国还对PC整机进口征很高的关税,大约有200%,同时还有进口配额的限制。在91、92两年,为鼓励高科技产品的应用,中国政府连续大幅度降低PC的进口税,取消了PC进口许可证。大批外国PC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比如美国的AST,COMPAQ,IBM,HP等,他们的进入大大促进了中国市场的发展,市场几乎每年都有100%的增长。但是一直被保护的国产厂商却受到致命的打击,几乎溃不成军。当时国内一片悲观论调,认为中国PC企业与外国企业相比毫无竞争力,注定要败给国际品牌,唯一的出路,就是做代理或者合资。
通过反思和研究,联想还是看到了和外国大牌一较短长的机会,这个机会一在于渠道,二在于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