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整饰(Impression Management)或印象管理,也叫自我呈现(Self- Presentation),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力一式影响别人形成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它是社会互动的本质成分。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并不是被动的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而往往是根据情境、交往对象的特点有意无意地选择适当的言辞、表情或动作,从而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恰当的印象整饰是人际交往的辅助手段,是个人适应性的量尺。
对于企业来说,人的素质的高低是决定组织兴衰成败的关键,因此如何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争夺人才是每个组织试图在竞争中求生存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如何客观公正地选拔人才、评价人才、怎样保证在面试中脱颖而出的人在未来的工作中绩效同样令人满意,这一系列具体问题都是研究者和管理者最关心的。影响这些问题解决的因素来自诸多方面,印象整饰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求职者求职面试的过程中,考官对求职者的印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考官掌握生杀大权,求职者会动用一切印象整饰策略以使考官形成良好的印象。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掌握求职者常用的印象整饰策略,对于正确的考察求职者能力、素质和个性特征,为企业找到最合适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求职者印象整饰策略的类型
印象整饰理论假定,人类的一种基本动机是,无论个体在组织内部还是
外部,都渴望被人积极看待,避免被别人消极(负面)看待。因此,按照印象整饰策略的功能和作用来分,它包括获得性印象整饰和保护性印象整饰。
(一)获得性印象整饰策略:
所谓获得性印象整饰,就是试图使别人更积极地看待自己,努力树立和完善在他人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其目的是为了获得他人的好评和赞许。这种试图使别人积极看待自己的努力叫做获得性印象整饰(Assertive Impression Management,也称自信性印象整饰,积极肯定的印象整饰)。[2]求职者获得性印象整饰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种:
1.讨好
讨好行为是最普遍运用的印象整饰策略,也是被研究最多的一种技术,它是由印象整饰研究的先驱者之一Jones (1964)提出。过去,研究者们认为讨好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策略,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讨好有时是一种无意识行为,甚至有组织心理学家把讨好称为“吸引力管理” [3]. 它们的共同目的在于使自己更受人喜欢,在他人眼里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