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企业信息化 >> 信息化战略 >> 正文

精打细算帮助CIO们安然度过经济寒冬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8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认识上述原理的目的,在于运用原理,解决问题。下面,是我的几点建议。

  一、重新审视IT项目

  开展IT项目建设有点像打仗,需要因时因势而定,更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内外部环境与条件,积极主动地做出调整。比如说,某些制造业企业的IT项目,原来是根据客户需求迅速扩大、企业规模迅速扩张,研究提出来的。最近半年来,企业客户活跃度下降、需求锐减,企业规模随之做了收缩,甚至对部分下设机构进行了撤并,那么,原订的IT项目可能就要暂时搁置或者作延期处理。如果CIO抱着“好不容易争取下来的项目,不忍心就此罢手”的心态,不从全局特别是企业整体利益考虑,那么,勉强实施的IT项目也会因无用武之地功效大打折扣。客观讲,这样的CIO也是不负责任、不称职的。

  笔者倡导CIO学习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其实,如果CIO能够顺此思路,掌握更多一些经济学常识,熟悉相关产业发展历史,能够进行一些常规分析,那么,对规划和重新审视IT项目大有裨益。比如说,像远洋运输、重化工、能源、钢铁等为数不少的行业,其发展都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经历低谷之后,会迎来一个急速上涨的发展阶段。如果CIO所在单位刚好处在这样一个行业,那么,你在审视IT项目时,则应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力争克服困难,坚持推进IT项目,借助IT技术,将这次经济危机视作企业难得的调整优化与科学发展的机遇,苦练内功,为迎接下一个景气周期做好准备。

  二、合理拆分部分项目

  IT项目建设颇具弹性。对许多单位而言,想一口气吃个胖子,本来就不容易,如今,赶上经济危机,保命尚且不易,要胖想必就更难了。对于已经上马的半拉子IT项目,CIO不妨也来个“弹性部署”,将容易实施、即将见分晓的部分单拎出来,力保实现预定目标,而将资金需要量大、耗时费力、风险较大的部分拆分出来,将其列为后续建设项目,视时再度发力。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IT项目分期建设策略。分期建设,既可集中当前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保障急需项目建设及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还可为未来项目建设做出铺垫,是CIO防止关键项目意外下马的一个保全策略,是资源稀缺原理的灵活运用。

  三、该“小气”时需“小气”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是一家靠1万元起家,2007年底,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双双突破1000亿元、中国最大的化工公司。有人问其总经理任建新先生:“你是凭什么实现大化工梦想的?你哪儿来的战略眼光,成功地规避了90亿元的投资风险?”任总坦言,是自己的“小气”帮了大忙。1997年11月,任总率部与澳大利亚一家公司谈判收购事宜,在谈判即将收官之际,对方要价17.25美元/股,仅高于中方0.1美元,“小气”的习性使任总打起了退堂鼓。任总心理盘算,每股贵1毛钱,总价就是3000多万美元,折合好几亿人民币,他的工人得洗多少个锅炉才能洗回来呀!要推销多少瓶蓝星防冻液才能挣回来啊!正是这1毛钱之差,“救”了任建新,截止目前,那家澳大利亚公司已有十几亿的亏损。

  中化公司堪称财大气粗,可是,它的掌舵人在花起钱来,居然能盘算到一毛钱。这可真是足够的“小气”了。也许正是这种小气,成就了中化公司,也成就了任建新先生。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产业,也许不同于中化公司,但是,各位CIO朋友,你要知道,你经手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是纳税人或产业工人、销售人员用艰苦的劳动与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如果能像任总那样,在保持战略清晰的同时,将那些不足挂齿的一毛钱、一分钱与工人师傅艰苦的作业、一件件产品挂起钩来,你就会真正领略资源稀缺的原理,也会运用这一原理开展工作了。

  四、硬的软一些,软的硬一些

  “能省还得会花”。CIO在资金投放上,还真得有点理财意识。比如说,怎样在硬件上花钱就大有讲究。笔者有幸参与过一些IT项目评审,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某些政府部门的IT项目,在硬件设备的选型上,对国外大牌有一种迷信的心理,不仅如此,在性能需求上也很豪迈,动辄三年、五年,还要保持领先若干年。实际上,这样做不仅多花了大把的资金,而且目标也不见得能够实现,真是大可不必。如果放在平常年份,这样做还有一些支持的因素,那么,在眼下资金吃紧的时候,这样做就显得“很是烧包”、不合时宜了。笔者的意见是,硬件设备选型、采购,够用就可以了。不要受传统思想影响,指望一驾马车跑十年。实际上,跑三年都是浪费。还是按需定制,逐步升级为好。

  而在软件上,不妨大方一些,让你的软件合作伙伴比较从容地揽下这个活儿,张罗下比较硬的团队,并且稳住这个队伍,把你的软件设计得尽量圆满、硬气一些。要知道,软件开发都是靠钱作支撑的,一分钱一分货。你糊弄公司,公司出于成本与收益的考虑,会加倍地糊弄你。特别是在软件企业收入也不景气的今天,如果你没有相应的资金投放,软件企业吃不饱,你的软件质量也就堪忧了。这方面的教训,我见过不少。大连某政府部门与一个软件企业签订了某IT项目的开发建设合同。该部门的领导只想着自己规避风险,CIO也怕担这份责任,于是反复压价。不仅如此,还与这家软件公司签订了包括“项目验收合格后才付30%首款”等极为苛刻条件的合同。

  甲方本指望能拿公司一手,结果怎么样呢?一年半过去了,软件的影子都没看着!事情耽误了,甲方领导和CIO气得都不成,连说“无商不奸”。我跟那个软件公司的老总打电话了解此事原委,软件公司老总说:不知道当初签约时是怎么想的,怎么会签出这么一个“丧权丢人”的合同!心里窝火还在其次,原以为公司有能力垫付资金开发这款软件,忠实履行合同,可是没有想到其他项目回款不力,公司现金流紧绷,技术骨干连连出走,他也无力回天了!

  这个失败的案例,刚好印证了前面谈到的第二个经济学原理:理性自私。如果CIO一味自私自利,不顾软件合作企业的死活,那么,CIO的自私就背离的“理性”原则,由此带来的就是软件企业的“非理性自私”,双方都缺乏理性,都背离经济规律,这样的合作,何谈成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信息化,战略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