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三:标志更新
标志实际上只是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一种方式。作为品牌诉求对象的消费者是不断变化的,如果品牌不能根据消费者的变化适时对标志进行调整,就会出现沟通障碍,面临失去新的消费者的危险。
以雪碧为例。原来的雪碧视觉标识“水纹”于1993年开始在全球使用,2000年在中国市场将它调整为纯绿色,它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并见证了雪碧品牌在中国的成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标志的现代感有待加强。于是,此次雪碧新标志中最大的变化,体现在背景设计和颜色组合上:原有的“水纹”设计被新的“S”形状的气泡流设计所取代。“S”恰好是“Sprite”的第一个字母,与原有设计相比更具流动感、更现代时尚,也使雪碧的包装更加醒目。同时,新的标志也将雪碧“清爽”的特点和它给大家带来的自信、乐观等特性表现得更为突出。
策略四:口号更新
肯德基、麦当劳两大公司的登陆中国,犹如旋风般带来了让国人耳目一新的经营理念。肯德基的广告口号是“为中国而改变”,就充分反映它愿意放下大美国主义的身段,融入中国人的文化习惯。而在麦当劳餐厅消费不仅仅是就餐,麦当劳公司更倾向于传递一种欢乐的人生态度和文化氛围。从七十年代的“你该休息了”到“是去尝尝麦当劳美味的好时候了”,再到“今天你休息了吗”, 还有麦当劳早餐口号“麦当劳有氧早餐,让每一天新鲜开始。”其全新的品牌形象“我就喜欢”,无不显示着麦当劳适应文化潮流,反应时代价值的文化理念。
策略五:形象代言人更新
美国RCA是电视机的发明者,有着40年成功历史。20世纪80年代,来自日本的松下、索尼等品牌,以精美的外观和高科技感的形象趁机抢占了市场。与松下、索尼等日本品牌相比,RCA的品牌形象严重老化,既有的老顾客在一年年减少,而年轻一代又少有问津。RCA面临生死考验。
RCA有一个沿用已久的品牌形象——小狗Nipper,在RCA的老客户中广受欢迎,但是随着时间的迁移,品牌形象开始老化,年轻人对它根本不感兴趣。于是,RCA决定新旧兼顾,让Nipper下了一只狗仔Puppy,专门用来对付年轻人,并有意在广告中将Nipper和Puppy塑造成两代人。在RCA的一支广告片中,主人起床后要穿鞋,Nipper很听话地将鞋叼了过来,而Puppy却叼着一只鞋径自走了。广告出来后,年轻人在Puppy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于是,RCA在巩固老客户的基础上,又获得了年轻人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