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自我,越共鸣
王卯卯的兔斯基和林小能的张小盒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是生于互联网、长于互联网,并在互联网上成名的卡通形象。将它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的年轻网民,是中国互联网的最大用户群落。同样生长于中国互联网的卡通形象还有“绿豆蛙”和“胖兔子粥粥”。
或许是这个时代已经孕育了太多的“草根明星”,在接受《环球企业家》采访时,这些网上卡通形象的创作者在谈到兔斯基、胖兔子粥粥以及张小盒的未来时,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顺其自然”这个词。原因很简单,这些作品本身就是业余时间的“无心插柳”。
虽然是风格截然不同的两只兔子,但兔斯基与粥粥都是作者投射为自我的另一个化身,他们的笔名或是与画中角色相关,或干脆就是画中角色的名字。他们的作品以网络日记的形式出现,更是决定了这只是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不管是普普通通的上班,还是整天奔走于各种商业洽谈,对我来说,都是过日子,我都会如实记下,这样,若干年后不至于忘了自己这辈子都干什么了。”粥粥对《环球企业家》说。
兔斯基诞生和存在的理由同样很简单。整个大学二年级的一年里,王卯卯深陷网络游戏而无法自拔。也许是及时意识到了自己已背离了初衷,也许是在其大一打工的卡通公司时被激活的对动画的无限热情,最终从小学习绘画的王卯卯强迫自己戒掉了网游——方式就是找一个沉溺的替代品。
王卯卯说,创作极简主义的兔斯基完全是为了方便。她为了把每天的灵感最快地实现,随心就勾勒出来了这么一个寥寥几笔,没有颜色的形象。王卯卯目前为止创作的50多个表情之中,她最喜欢的是那个洋洋得意、毫无顾忌地大笑的动画。“每次受到表扬时,我都想这样笑,但总觉得不好意思。”其实,她的大部分灵感都是来自那些生活中想做而不敢做的点滴感觉。
正如张明创作出胖兔子粥粥去参加博客比赛时,直言不讳地表示他“就是为了得到那辆Polo车,并不是为了什么拓宽眼界”,却反而大受欢迎一样,真实、直接、不做作、不伪装,这些以“我”为主的品质,正在所有兔斯基和粥粥、张小盒的爱好者当中,乃至所有互联网时代的年轻用户当中,日益占领了主流思潮。
这恰恰是摩托罗拉和惠普想要的东西。“像MSN、QQ这样的东西是私人的,在上面什么都可以说,所以我们就想如何沟通更真实。”奥美的钟桥轩说。摩托罗拉中国公司移动设备事业部公关经理吴华在接受《环球企业家》采访时强调,他们不希望Moto Q这款手机的代言人太快乐、太酷。
听起来有点反潮流?但苹果iPod数字音乐播放器和YouTube在线视频网站的流行,不也正是这个原因吗?
与2007年另一个在MSN/QQ上风头不亚于的本土卡通形象“悠嘻猴”相比,奥美更愿意选择兔斯基,钟桥轩说原因是,“我们不喜欢有人推广的东西,它不够真实,不是真正来源于普通人。”
但会推广的形象总还是多少吸引到了商人的眼球。“绿豆蛙”在2007年初得到美国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美国海纳投资基金15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2006年MSN博客大赛冠军得主、涂鸦日记“胖兔子粥粥”的创作者张明也签约了一家经纪公司,并将很快获得300万人民币的风投。被誉为“中国本土上班族代言人”的“张小盒”,除了惠普的兴趣外,还与欧莱雅达成了品牌合作,并和美国家居用品连锁商特百惠联手推出了一系列限量产品。
瞬逝的帝国
不过,林小能觉得张小盒真正意义上并没有采用什么推广手段。尽管他同意张小盒已经凭借内容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希望成为本土文化创意产业代表的他们,即使取得了一点点成就,也感觉在中国现有的环境下发展举步维艰。“我们现在注册一家动漫公司都很困难,没有免税支持,编剧方面的后备人才也不够。”林小能说。如今,名为“工作室”的地方其实是几个人合租的宿舍。北京有三五个人负责创意,然后送到广州去实现。
与张小盒的经历类似,胖兔子粥粥的商业化也始于一场“模仿”。但他的创作者张明要显得随性得多。英国著名设计师Anya“我不是塑料袋”(I’m not a plastic bag)的运动,给与了热衷于公益事业的张明灵感。2007年7月底,他自己掏钱做了一些印有胖兔子形象的环保袋、T恤以及小徽章,然后拿到创意集市上展卖。刚开始数量很少,后来一发不可收拾。由于价格便宜,他的网络日记也已经颇具知名度,所以经常是被抢购一空。现在每逢周末或节假日,粥粥都会穿梭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推销展卖。“就像民工一样,推着个小车,背着个大麻袋。”大男孩一般的张明连比带划地说。
虽然想像史努比的创作者舒尔兹一样永远地画下去,但张明并没有把品牌产业化的具体打算。“主要是没有什么企业家对我感冒。”张明说也有国际大品牌找过他,但都被兔斯基抢走了。“说到兔子的时候,她永远压我一头。”他无奈地说。
仅仅在半年前,王卯卯还自认为是一个比较自闭的人,“接触不了太多人,也不太会说话。”她说自己绝对想不到有一天会自己接受媒体采访,自己谈合作,自己看合同、改合同。但她并不认为自己正在将兔斯基推向商业化的大潮。“我就觉得这仅仅是个‘合作’。”她固执地强调。
其实,对商业的恐惧可能更多地源于这些本来怀揣着单纯梦想的年轻人,不知会被其带到哪里。比如2007年七八月份,盒子工作室的成员就经历了一段痛苦的迷茫期。他们一些自我感觉颇好的作品,放在网上却无人问津,而创作枯竭之下借用社会热点的一些“媚俗”之作,却颇受欢迎。一旦把自己的作品视为“产品”,为促进“销量”而满足消费者需求时,许多“草根艺术家”可能就要不得不面临着这样的抉择。
王卯卯也遭遇了同样的挑战。她说自己至今已经接到了几千封寻求商业合作的邮件。但面对每天都能接到的开着各种诱人价码的信件,年纪很轻的王卯卯还是保持着超出年龄的冷静和慎重:“我不希望有人说‘曾经有一个兔子,做了一大堆烂东西’。”
王卯卯坚持,兔斯基首先是为自己个人服务的。但同时,她也有无奈。“为这个形象占用的时间已经太多了,现在都是利用睡眠时间来画画。我觉得有点喧宾夺主。”王卯卯现在聊天,甚至都不用自己创作的表情。对于找她来合作的大多数商家,王卯卯也有一个形象地比喻:“太多的人来找我,都是商量怎样把这个苹果卖掉,但没有人说咱们给这个苹果树浇浇水吧!”
得益于网络的快速传播,这些动漫形象瞬间出名。然而,硬币的另一面是,这种“名声”很可能也是瞬间即逝的。也许,大体上一直遵循着沃尔特·迪士尼时期创立的“规矩”,半个多世纪以来却依然“常青”的迪斯尼,对于网络时代的新媒体动漫来说,越来越接近一个童话。钟桥轩就表示,他们会不断寻找更新的东西。
对于此,王卯卯并没有什么失望。“如果以后我产生其他灵感,必然会创作其他的形象。兔斯基不再流行了或我觉得与创作初衷不相符时,我也会放弃,没有什么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