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强产品开发,不断调整产品结构
一是要从企业实际出发,确定本企业及产品的市场定位,发挥优势,提高竞争力。调整产品结构必须从我国及企业实际出发,产品结构调整并不意味着我国印刷设备制造企业的现有产品都要退出市场,对于一部分落后的不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当然要淘汰,但是市场需求是多样的,对手仍有相当市场需求的现有产品,应不断改进提高。我国现有不少产品只要产品质量好,可靠性高,售后服务好,性能价格比还是具有一定市场优势的。国内有能力开发和具备条件生产的一些缺门印刷机械及其配套设备、印后加工设备、柔印设备等应抓紧开发工作,增加品种,填补空白,以满足国内印刷发展的需要。
二是要加强新产品开发和创新,积极采用高新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和产品。在国外先进印刷设备技术中,应首先掌握先进适用的自动化技术。对于印前电子设备、数字印刷和喷墨印刷的关键技术,应通过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或通过合资带进技术加以发展。在这些产品开发上,应尽快掌握总体设计技术,国内一时难以掌握与生产的关键配套设备如激光源、喷头等可以通过与外商合作或在国际市场择优选购解决;对于进口CTP设备和喷墨印刷设备的耗材,如CTP热敏版和PS版、喷墨印刷的墨汁等应优先实现产业化,以降低进口先进设备的使用成本。发展高新印刷技术设备必须设备与印刷工艺相结合,机械与电子和信息技术相结合,软件与软件系统相结合,主机与配套设备并重。
三是要加强我国印刷及设备器材的出口,其中包括印刷品的来料加工。我国主要印刷及设备器材的主要企业都应充分利用我国入世后的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资源,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来发展。印刷业特别是包装印刷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劳动力比较便宜,在国际性产业结构调整中,具有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这是我国印刷业扩大出口的一个重要增长点;我国印刷设备、器材、技术总体上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但是我们并不是什么都落后,我国现有不少印刷设备和器材在国际市场还是有相当需求的,出口前景广阔。
四是加强管理,创名牌产品。在调整产品结构中,必须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只有有了好的管理和质量,再加上先进技术和良好的服务,才可能创名牌。没有严格的管理,没有好的质量,先进产品或先进技术都是空谈;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不会有市场,更不会有好的效益,更谈不上竞争力。因此印刷及设备器材企业应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积极贯彻ISO9000和14000标准,并根据企业产品开展ISO9000和14000标准认证及CE和UL安全认证工作。
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任务,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根据市场变化,技术进步,结合企业实际来不断进行,也不可能完全采用一个模式。就印刷及设备器材行业来讲,印刷、印刷设备和印刷器材行业就存在很大差别,就是印刷业中的出版印刷与包装印刷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问题上,必须是一业一策,一厂一策,一品一策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