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农七师一三○团深入贯彻落实“土地承包经营、产权明晰到户、农资集中采供、产品订单收购”为主要内容的团场基本经营制度,以种植业结构的大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大发展,成功地走上了一条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订单农业之路,在探索兵团特殊体制与市场机制巧妙对接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有着50年发展史的一三○团同兵团大多数农牧团场一样,经历着农业承包从为职工垫资到费用自理的改革历程。长期以来,“团场出钱,职工种地,职工负盈不负亏”的体制一统天下,结果是地越种越差,管理成本逐年加大,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干部职工风险意识、生产积极性日益淡薄。
今年年初,一三○团党委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分赴农业连队面对面地与职工交谈,了解职工想什么、盼什么。经过广泛调研,团党委多次召开专题讨论会,最终达成共识:兵团和师党委提出种植业结构大调整和实行费用自理承包的措施,是深化团场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而广大职工求致富的强烈愿望是深化团场改革的核心推动力,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职工群众迅速富起来。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一三○团把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矛头”直指种植业结构单一与垫资承包的弊端,将全团棉花种植面积减少近10万亩,新增油葵5.3万亩、番茄1.3万亩、玉米1.6万亩,形成了棉花、油葵、番茄、小麦、玉米、饲草料为主的多元化作物布局。
与此同时,一三○团以种植业结构的大调整为契机,将禁锢团场经济长达30年的垫资承包体制一举打破,全面推行职工生产费用自理的生产经营模式,出台一系列优惠让利政策,鼓励职工年初一次性缴清生产费用。
观念的大转变是改革成败的关键。一三○团党委组织机关干部分赴23个农业连队,针对职工群众关注的结构调整、交钱种地、产品订单收购、生产责任制、惠农政策等,向广大基层干部和职工面对面地进行“大宣传、大讨论、大转变”宣讲活动,详算各种作物的成本和效益,让职工自主选择,有力地推动了种植结构调整和费用自理承包的全面实施。
大河无水小河干,小河无水大河断。一三○团党委“开闸放水”,首先让承包职工的钱袋子鼓起来,对棉花以外的大宗农产品实行保底价订单收购,年底结算时若市场价低于保底价,团场以保底价收购;若市场价高于保底价,按市场价收购,确保承包职工利益。
为了帮助职工规避市场风险,一三○团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方式,通过招商引资,在现有的棉纺、塑料等龙头企业的基础上,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将棉花、番茄、甜菜、油葵等优势农产品资源从田间送进工厂车间,使之进入市场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农产品的多次转化和增值,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加强大的生命力,解除了承包职工的后顾之忧。目前,一三○团生产规模已达到12.5万锭的昌恒纺织公司、日加工番茄2000吨的胡杨河番茄制品有限公司酱厂、年生产能力2万吨的油料加工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兴起,加速推进了一三○团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进程,已经成为团场落实团场基本经营制度的坚强支撑和职工群众致富增收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