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组织结构 >> 组织优化 >> 正文

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的几点思考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7 人民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第二、拓展新区,确保覆盖。即对新分化、新出现的农村各类经济和社会组织,及时跟进党的工作,按照“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健全一个、巩固一个”的办法,在其中适时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促进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双加强。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从组织规模、党员人数、构成差别的实际出发,采取“建、挂、联、调”四种形式,从动态上寻求党的组织设置的最佳切入点。建,即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单位,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挂,即对规模较小、仅有个别党员的单位,把党员挂靠到附近单位的党支部,让其过正常组织生活;联,即对同一区域内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但行业、产业相同或相近的几个单位,将其联合起来组建党组织,如采用“支部+协会”模式或组建“产业党支部”;调,即对属于整体转变原单位性质的新社会组织或新经济组织,在原有基础上相应调整和完善党组织设置,保持党建工作的连续性。同时,对组建党组织条件不成熟的单位,可先建立工会和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以群团组织建设促党建;对挂靠组建、联合组建的党组织,可按行业、产业及党员特长等情况灵活设立党小组,切实把分散在茶叶、甘蔗、辣椒、生姜、矿业等不同产业链上的党员组织起来,发挥好党员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先锋作用。

  第三、“以静制动”,避免“断线”。即加强对常年在本地务工的农民党员进行组织化教育管理的同时,加强对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的跟踪管理,确保“放飞风筝不断线”,实现党员教育管理全覆盖。主要有二种形式:(1)建立流动党支部。在外出务工党员较为集中的区域,以乡(镇)、村为单位建立流动党支部(分长期和临时两种),作为下属党组织直接接受乡(镇)党委或村党组织的指导管理,或委托流动党员务工所在地党组织管理,或实行党员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负责的双向管理机制,并以此为阵地,定期开展活动,在法律维权、纠纷协调、工程承揽及经商、就业信息搜集与发布等方面充分发挥党组织和流动党员的作用,使流动党支部成为乡(镇)党委或村党组织的另一个坚强战斗堡垒。(2)落实“六包责任制”。对务工经商地点不固定、个体较为分散、组织关系仍在流出地党组织的外出流动党员,由所在党总支(支部)指定常年在家的班子成员、党员行政领导和素质较高、责任心较强的在职在岗正式党员与其建立以“包查访联系、包理顺关系、包沟通教育、包通报反馈、包帮扶解困、包督促履责”为主要内容的“六包责任制”,使所在党支部与流动党员保持沟通联系,动态掌握相互间的有关情况,切实解决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发挥作用难等问题。

  三、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目的是适应农村新形势和新任务变化的需要,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并以此带动农村各类组织和各支队伍作用的充分发挥,从而更好地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使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顺利地贯彻到群众中去,实现党在农村各个时期的历史任务。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必须以党章为依据。党章是党内的根本法规,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关系的基本原则。它不仅规定了党的组织制度、组织结构,而且还规定了党组织设置的基本形式和主要任务,以及党的各级领导机关的产生办法和主要职权等。党的十七大刚刚修订的新《党章》第29条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分别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这是我们在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条件和程序,也是我们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重要依据。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组织优化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