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30年,中国经济呈现井喷式发展。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风暴,对我震撼很大,我开始思考中国的开放是不是可以稍微放缓一些。随后我写了一些文章,希望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国策上做一些调整,建议保护国内市场。
1999年年底,我接触了一些全球顶级的跨国公司,近距离观察到他们正在进行颠覆式的变革,并一步一步形成了以全球应对全球的全球化竞争战略,而当时,所有的中国企业都还停留在以中国应对全球的阶段。
这促使我思考,中国企业如何直面全球化。美国人卖咖啡可以做成星巴克,日本人靠精益管理可以打造出丰田。跨国公司已经具备了整合世界资源的强大能力,中国企业怎么办?
在全球化大趋势下,2000年,中国企业界开始有人鼓吹“新洋务”运动,宣扬中国企业也要走出去,中国企业也要全球化。但从2000年到2003年期间,还没有多少中国企业意识到其中的重要意义,虽然有些企业也开始在全球化上走出了第一步,但在思考企业管理问题和打造民族品牌问题的时候,视野仍然太中国化。这对我们下一步发展是巨大的障碍,并造成了很多的困难和冲突。
经济全球化无须赘述,《世界是平的》这本书已做了详尽的阐述。今天,主宰世界经济的顶级跨国公司已经具备了以全球资源应对全球竞争的能力,全球产业资源和主流行业基本被跨国公司瓜分殆尽。中国企业要在全球主流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挑战巨大。
强调全球视野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无比重要。反对国际化和走出去,对于企业来说无异于“井底之蛙”。
我持续看好美国的未来,虽然今天美国正遭受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为什么美国能够形成霸主地位?因为有些东西是其他国家不具备的,比如国家层面上的以全球应对全球的能力,这不是短期内可以追赶上的。有一次我在从日内瓦回国的飞机上,看到了美国国务卿写的一篇文章,谈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文章的全球视野和考虑问题之深远对我震撼很大。美国国家层面的全球意识也深刻影响了美国企业的全球意识,这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看看日本,日本国家的封闭性,使得国家层面上以全球应对全球的能力远远落后于欧美。日本虽然有像丰田这样凭借精益生产和管理可以独步全球的企业,在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方面几乎没有国家可以与其相提并论,但由于日本在国家层面上缺乏全球能力,这使得日本企业未来的选择余地会越来越窄。而日本的中小企业,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使得他们更没有办法应对全球化。今后,他们还要面对人口老龄化和市场衰减的压力。
但对中国企业来说,日本人的精细管理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日本人的精细管理,经过多年的沉淀,已经非常成熟,不过这些成功的经验也不是我们三年五年就可以拷贝的。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加强与日本企业的合作与沟通,特别是在中小企业层面。
再看一下印度。印度号称是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人口占全世界的19%。印度是强势企业,弱势政府;另外印度只改革,不开放,和中国既改革又开放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中国的基础设施虽然比印度领先,但与印度比,中国最匮乏的是高端管理人才,在世界500强当中,中国人鲜有做到高管的,做到老总的就更少。去年10月28日我去新德里参加一次世界500强的全球会议,有上千的印度高管到会,但我很少看到中国人。从这一点来讲,印度企业的全球视野和全球对接能力远远在我们的企业之上。我认为印度企业有可能具备了厚积薄发、应对全球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