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的“非典”、禽流感,到今年的阜阳毒奶粉事件,再到近期的四川毒泡菜事件,着实让不少置身其中的企业胆战心惊,让旁观者也触景生情,念此及彼的思考着假如是自己适逢其会,应该如何预防与解决危机。
再加上近年来,大小媒体都对食品卫生等行业盯得非常紧,维权意识高涨的消费者也更多的动起了向媒体举报、向消协投诉的心思,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意识到在预防和解决危机上的重要性。
可这到底应该如何做呢?就笔者看来,这首先就得搞清楚危机的来头。
危机是怎样产生的
这些危机(笔者注:本文中的危机主要指的是较为直接在市场爆发的消费诚信危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其一,由行业中的某些害群之马引发行业在消费市场的诚信危机,并进而危害到整个行业(或者是长期同用一个品牌、一个原产地名的生产相同产品的关联企业),自己也跟着受累。
不论是以前的山西假酒案、南京冠生园事件,还是前不久发生的阜阳毒奶粉事件、四川毒泡菜事件、山东龙口粉丝事件,无不属于这种类型。
其二,对自己而言,所发生的不可抗力的突发事件。
2003年的“非典”、禽流感,所给相关行业及企业带来的危机,就属于这种类型。在信息发达的市场,这种突发性危机还可能包括以讹传讹的传言与误导。
其三,自作自受。
这里面又主要有这么三种情况:
一是生产环节。
如在产品的原料上、所承诺或所应该具备的产品及服务的质能上,存在较大问题,不但达不到行业标准,甚至还能给消费者带去身心上的伤害。阜阳毒奶粉事件,四川毒泡菜事件中的当事企业就属于这种情况。
二是营销环节。
这种危机的诱因通常来自广告虚假、促销耍诈等缺乏诚信的营销行为。
三是危机处理环节。
如当产品出现了质能危机、营销中出现了诚信危机,接受事件处理的售后服务部门、危机公关部门危机意识麻木,处理不及时,未能将开始影响还比较小的危机捂死掉,甚至是在处理过程中,还对消费者作出了了一些过火的行为,如说出一些“我们就这样,有本事你去告嘛”,从而使一些原本可以化解掉的危机如瘟疫一样爆发。
主要原因我们找着了,可又该如何解决呢?
解决危机:为自己找到“杀毒软件”
我们知道,危机就象电脑病毒,如果你没有及时找到可以消灭它的杀毒软件,它就可能让你的电脑出现故障,甚至是进而让电脑瘫痪,让你存储在电脑里的劳动成果付之东流。显然,一旦你置身危机之中,就需要第一时间使出你的“杀毒软件”。
一、在第一时间进行反应,去查找危机之源,搞清楚它始于何出,摸清楚它目前的影响面,分析自己是否能够与它划清界限,划不了,就看是否能够暂时摁住,以施展缓兵之计,为自己的下一步动作好决策准备。
比如,受阜阳毒奶粉事件、四川毒泡菜事件所累的企业,可以及时送检自己的产品,可以借用第三方力量(比如政府相关质检部门、媒体),将自己的生产全过程、产品质能的各种技术指标进行专题介绍,以将自己和行业中的害群之马区隔开来。
从这说来,一次危机还可能是你的市场的转机。所以,你在危机的处理中,要有危机、机会可能互换的意识准备,不但去解决问题,还要更为详尽的分析事件,从中找出所可能隐藏的机会点,使用它、放大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