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阴影难消除
从企业危机的角度看,贿赂性事件与其他各类触发性因素略有不同:一方面,所有被揭发的贿赂事件,均为“东窗事发”型,而非什么突发事件;另一方面,各类贿赂性事件的发生,并非有关企业发自内心的主动行为,而是在受困于某地市场拓展或某地有关市场“潜规划”之下的无奈应对之策。
虽然所有受困于贿赂事件的有关企业都有自己的痛处或难言之隐,但有关贿赂事件的“东窗事发”,对其影响却是深远的。从表现来看,贿赂似乎与有关品牌的产品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关系资源的输通,但是对于广大公众与用户来说,给人留下一个不遵守商业规划的品牌印象,其影响力远远大过它出色的产品性能给人留下的好感,这一点对各大知名品牌的影响尤为明显。
就西门子贿赂事件来看,10亿欧元的贿赂额与“50%的业务与贿赂有关”,这足以看出西门子贿赂程度的严重性,同时也会严重破坏西门子在全球公众心目中的品牌形象,一系列灰色交易也会使公众给西门子打上不恪守商业道德的烙印,直接影响了公众对西门子的信心,会直接冲击百年西门子的良好企业声誉,甚至有可能会动摇西门子的百年基业。
再来看一下家乐福的贿赂事件,渠道商采购向供应商不正当收取费用已是整个行业的潜规则。零售为王时代,供货商要想进入卖场、降低扣点,就必须给卖场采购部门各种好处。流通领域此类腐败带来的是商品价格的虚高和质量缺乏保障,为此买单的最终还是消费者。贿赂事件的曝光,显然会使广大公众对家乐福感到失望,其品牌形象会直接受损,其企业声誉也会受到挑战。
就目前的商业竞争来看,随着各大行业产品同质化的不断加强,企业的品牌竞争及基于广大公众内心感受的企业声誉等软性较量,成了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在这一趋势之下,有关商业贿赂事件的曝光,对有关企业带来的影响是深远、无情与难以挽回的。
消除贿赂,企业很无奈
安邦集团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跨国企业在华行贿的事件近10年来一直上升,中国在10年内至少调查了50万件腐败案件,其中64%与国际贸易和外商有关。而在已曝光的案件中不乏西门子、家乐福、IBM等著名跨国企业,近期被曝光的朗讯更可谓是“二进宫”。跨国公司集体深陷商业贿赂案件,暴露出国内外现实商业活动中普遍存在的贿赂问题。
虽然各大公司的贿赂事件,最终还是要自己“买单”的,但就贿赂事件的发生来看,这一“灰色交易”过程并非当事企业单方面来完成的。就拿朗讯中国行贿事件来分析,该事件与国内商业界一度流行的潜规则紧密关联。这些所谓的潜规则,多以各类变种的商业贿赂形式的呈现。当潜规则在桌子底下大行其道,台面上的明规则所能发挥的作用也就大受限制。于是,也有人对朗讯表示出了同情,认为其不过是潜规则流行环境下的牺牲品。
如此来分析,商业贿赂其实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一有违商业规划的“毒瘤”,除了企业界的自律与管理外,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与强力执法,是解决商业贿赂的一个基本保障。当然,如果能从根本上消除有关方面的商业潜规划,才能从根本上摧毁商业贿赂发生的温床。
总结:与其他形式的企业危机相比,商业贿赂对有关企业的影响是深远的,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品牌形象与企业声誉等软性竞争实力,虽然现实中还存在一定的商业潜规则,但是各有关企业还是要积极寻求合法、正当的策略与手段,来保障自身目标的实现,以免因深陷商业贿赂泥潭而因小失大,确保品牌形象与企业声誉的持续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