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2008奥运与媒介高峰论坛”在京召开,CSM媒介研究与众多媒介专家、媒体人士一起对奥运时代和后奥运时代的传媒行业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高峰对话。论坛主办方CSM媒介研究总经理王兰柱先生告诉记者,在奥运会结束后他们还会做一次这样的论坛,公布奥运与媒介的相关调查研究结果。
事实上,奥运还未开幕,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已经戎装上阵,互联网、IP电视、车载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兴媒体亦以崭新的姿态登上奥运舞台。在众媒体合力打造的奥运传播盛宴中,各个媒体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经历着怎样的变革?面对奥运资源的垄断,各媒体采取哪些传播策略和广告营销策略?赞助商和其他广告主们谁能获得奥运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媒介已成为奥运的一部分
CSM媒介研究副总经理崔志芳女士用数据告诉了人们一些事实。她说,中国人实际上很少去现场观看比赛,过去一年只有12%的人看过现场的比赛,而且中国人很少去参加竞技类的体育运动,中国人对体育的兴趣度却非常高。他们是从哪获得的这些常识和信息?主要的来源是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有52%的人会看一下体育的信息。但这只是媒介在人们接受体育信息中扮演的一个重要角色,它实际上还是体育这个产业实现价值的非常重要的环节。比如NBA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NBA著名的CEO,曾经说过一句话,电视是美国职业篮球的命根子,他本人把美国职业篮球比赛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他把电视和比赛绑在一起,使NBA联赛本身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所以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NBA总收入中55%是来自于电视转播的销售。 另一个例子是奥运会。奥运会繁衍这么多年,最主要的两个经济支柱,一个是电视转播权的销售,一个是赞助商的赞助费用,这两项都离不开媒体。首先电视转播本身就是媒体的传播,其次赞助商的营销往往是要靠媒体实现。当然媒体也因为奥运的来临有了很多的主料和佐料,在未来一个月到两个月之间,电视媒体、新媒体、平面媒体、广播媒体,会给我们提供丰富的奥运内容。而且奥运本身改变着媒体的经营方式,它带领媒体更多的市场气氛,并且因为奥运的全球通行的制作体系以及经营模式,促进了中国媒体的国际化。奥运同时也将影响媒体生态格局。
2004年雅典奥运会,全球共有39亿观众通过电视观看了总计35,000个小时的奥运赛事转播。对雅典奥运会赛事进行全程直播的CCTV-5在奥运期间平均每天有3亿多的中国观众收看,平均每观众每天收视长达77分钟。2008年北京奥运会无疑将会超过雅典奥运会,创造新的体育赛事收视记录。
调查显示,电视仍然是受众了解奥运信息的首选媒体,网络媒体和其他新媒体成后起之秀。电视媒体是受众以往关注体育赛事、目前获取奥运信息的最主要媒体渠道,90%以上的人仍然选择电视作为最主要的奥运媒体;但是希望从网络媒体获得更多奥运信息的比重攀升到将近30%,超过了传统的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在奥运信息传播上对传统媒体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锋芒毕露。奥运期间丰富的媒介选择使每个受众都开始有自己个性化的“媒体组合”。电视媒体受众中,35%的人通常也收听广播,71%的人也阅读报纸杂志,57%的人浏览网络,接触其他新媒体的人也有52%。网络媒体和其他新媒体的受众通常接触传统媒体的比例也很高,电视的接触率都在95%以上,报纸杂志的接触率也在80%以上,同时,网络媒体受众中有66%的人通常也接触其他新媒体,接触其他新媒体的受众也有72.3%的人平时也浏览网络。这对奥运后的媒体格局将会产生深远影响。无论是奥运经济抑或奥运产业,都离不开媒介的传播与连接。无传播则无产业,无媒介则无产业。“2008北京奥运会实际上很大程度依赖传播形成全世界的影响和参与,奥运不仅形成一个巨大的传播舞台,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中国传媒事业的发展。应该说除了少数有机会亲身进入现场的观众而言,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他们看到的是媒介的奥运。” CSM媒介研究总经理王兰柱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