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普遍看好手机报所拥有的比普通报纸更为强大的实时互动功能,认为随着技术平台的改善,手机报将加入自由组合新闻板块、新闻查询、互动评论、彩信手机报料、自定义手机报纸内容和发送时间等“个性化”功能,帮助读者以最短的时间汲取最有益的信息。但也有研究者注意到手机报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隐忧。
一些研究者提出,从当前手机报的传播流程来看,由于手机报内容从原始信息传播至手机报读者的中间环节比较多,因此必然会影响手机报的时效性。另外由于手机报内容对传统报纸内容的依附性,也使手机报在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方面大打折扣。新闻“满天飞”、“形式芜杂”,这是对当前某些手机报新闻内容同质化、不加细分的生动描述。手机报要想赢得良好的发展空间,一方面要坚持新闻的丰富化,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将新闻“分条缕析”。
还有研究者提出,手机报的运作新闻的模式不应该跟随报纸,而更应该学习网站、电视台的运作方式,办出自己的个性来。诸如尝试全天滚动新闻,改变手机报每天定时发送的传统习惯,尤其是对于一些重大新闻事件,应实时跟踪,才能发挥它快捷、迅速的优势。就一些突发性的本地新闻而言,当报纸的报料热线接到新闻报料时,手机报的编辑平台应同步开始播报这条新闻线索,并跟随派出记者保持同步联系,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可用手机先发回简洁的短信新闻,再由手机报编辑直接发送到读者终端。
与此同时,手机报的繁荣发展所凸现的管理滞后和政策不完善等问题,也引起一些研究者的重视。研究者认为,报业一直坚持拥有手机报的资质审批权和手机报内容的终审权,手机运营商主要负责发布渠道的建设。但手机运营商并不愿意放弃对内容部分的管理和整合,提出由报社负责编发新闻,而由运营商负责编发实用信息,版式及发布前的终审等。因此,双方在内容整合、终审及发布权的博弈,将伴随着手机报的繁荣而持续加深。也有研究者认为,媒体开展手机报的业务其内容监管需由宣传部门负责;而在手机报的技术支持、平台建设以及定价等方面媒体则应接受电信管理部门的监管。
另外,针对目前手机报的盈利手段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于订阅)的问题,有研究者提出如何平衡广告和内容相当关键,应避免过多的、缺乏吸引力的广告充斥用户的眼球。[20]还有研究者进一步指出,对目前的手机报而言,更适合这种媒体特性和用户接受心理的将主要是隐性的商业信息。对手机报而言,隐性的商业信息将可能是最好的选择,而不是直接的商业广告。进入3G时代,主动定制、补偿定制取代简单群发将成为手机报广告营销的主要发展方向。
四、手机电视研究:向多领域跨越
随着中国移动通信技术从2.5G向3G的全面演进,手机被称为继电影、电视和电脑之后的“第四屏幕”,手机电视业务的发展态势吸引了诸多关注的目光。2006年研究者对手机电视的探讨多是围绕手机电视业务的三种主要实现方式(利用蜂窝移动网络、利用卫星广播、利用数字地面广播)进行评介,而2007年研究者关注的视角则逐步走向微观,诸如对手机电视的节目形态、内容制作、受众因素等问题均有展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