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公共关系 >> 媒体合作 >> 正文

2007年新媒体传播研究热点述评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8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有研究者提出,把传统电视节目简单地剪辑就搬到手机上,不能发挥手机媒体在信息获取即时性、信息体验多媒体性、信息交流互动性等方面的特点,因此必须综合手机媒体的特性,对节目内容、形态进行改进和重构。多样的传统电视节目内容在手机电视上分化为两大类,一是以传递信息、观念为目的,资讯化的新闻、访谈类节目;二是以消遣为目的,娱乐化的综艺、影视剧类节目。也有研究者认为,手机内容制作正站在从复制向互动转化的转折点上,内容制作商应重视出品速度的比拼,加大对直播类、互动类节目内容的开发和制作。

  在传播政策层面,中国手机电视业务标准迟迟未能出台。有研究者认为2007年国家广电总局、信息产业部拟订的方案构想各有利弊,并普遍认为制定手机电视标准要避免走弯路,应该有新思路。有观点提出,应在标准协调机制上借鉴美国在制定数字电视标准中采用大联盟的方式;在产业化推广上借鉴韩国发展手机电视的经验,通过政府的推动、运营商的主导、终端厂商的支持、内容供应商的参与、消费者的热情响应等形成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环境,尤为重要的是,尽快在手机电视发展过程中确立一个推广主体。也有研究者通过综合考察国内外手机电视运营商所采用的主要商业运作模式,提出手机电视的发展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照搬传统广电媒体的运营模式,而应当结合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在市场导入期、快速成长期、发展成熟期等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并认为运营商应当适时借用媒介营销手段,围绕手机电视的“比较优势”进行着力推广。

  五、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思路

  通过上述的梳理可见,2007年关于电子杂志、视频网站、手机报、手机电视等新型的媒体传播形态的研究,总体上是在整合传媒、跨媒体传播这一视角下进行的。由于电子杂志、视频网站、手机报、手机电视这些新型的媒体传播形态尚在起步阶段,不管是概念厘定、现象呈现、动因探究、影响思考,还是趋势展望,都有待实践的验证。因此,目前的研究总体上仍是偏重于现象的跟踪阐述。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相关的盈利模式及商业前景上。研究方法仍是以定性研究为主,实证研究的运用较少。笔者以为,今后对这些新型的媒体传播形态的关注可以尝试从以下两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1.在研究其社会影响方面,适时地注意到这些新媒体技术在中国当下选择性的发展和扩散、低收入者对信息渠道的缺乏、滥用自由表达的平台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关注中国受众在新媒体传播中应如何辨明方向,引导中国受众对新媒体文化有新的认知。诸如,未成年人的新媒体素养、探索和享受新媒体的理性思维、新媒体技术对受众隐私的潜在威胁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2.在展望其商业前景方面,面对这些新媒体传播技术的诱惑,借鉴国外金融领域为媒介产业进行商业前景预测的计算模式,使用科学的商业分析曲线为新媒体技术设定可能的市场。对于不成熟的新媒体技术不能盲目地追赶应用,应重视一些新技术的使用可能导致的消极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Tags:$False$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