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公共关系 >> 危机预案 >> 正文

万科彰显房企品牌危机预警体系缺失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8 《中国名牌》杂志 陈喆 参加讨论

  虽然说不该用捐款数额来作为衡量慈善的标准,王石的话也可以找到合理之处。但就像北京百汇长流营销顾问机构首席策划师王逸凡说的那样,"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王石不该在一个不适当的时机说出这番'合理'的话"。

  于是,原本是对万科捐款数额的争议迅速升级为万科品牌的一次严重危机。

  5月21日 ,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万科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决议将投入1亿元以内参与四川灾区重建,并选绵竹市遵道镇作为试点。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王石终于通过媒体正式道歉,认为自己"在当时的情况下说那样的话值得反思",同时"感到相当不安"。但是媒体和公众仍旧不依不饶,有人撰文指出万科选择有"小九寨沟"之称的遵道镇作为试点,是一种圈地和变相投资行为,而且王石的道歉也不够真诚。

  5月24日 ,万科被迫再次发表声明,称参与四川重建为纯公益性质,不带任何商业以及微利色彩,哪怕只是收回成本。但仍然有媒体称万科的行为是压力下的被迫举动,并非发自内心的捐赠。

  6月5日,万科紧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以99.8%的高票通过了关于参与四川地震灾区灾后安置及恢复重建工作的议案,即在未来3-5年内根据需要分期支出一亿元用于四川灾区重建。表情凝重的王石在会上多次"无条件道歉",承认自己的不当言论给万科的品牌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有媒体评论称"万科已经成功走出'捐款门'",并称"七成以上的网友接受王石的道歉"。万科品牌危机事件似乎已经暂时告一段落,但在随后某网站做出的调查问卷中,却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果,仍有高达73.44%的网友表示不接受王石的道歉。看来即便品牌危机可以暂时度过,但品牌本身所造成的伤害,仍然需要王石和万科长时间的努力才可以弥补。

  "脆弱"的万科品牌

  在房地产界,一直有着关于这一行业是否需要品牌的争论,在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的年份,"品牌无用论者"更是认为品牌与房地产企业的业绩并无太大的关联,但仍然有许多有远见的房企用各自的理念来打造自己的品牌。

  比如碧桂园、合生创展的低调扩张模式;阳光100、中体奥园的品牌连锁模式;浙江绿城、长春亚泰等品牌捆绑足球的模式;以及soho中国、万科、万通等通过打造企业家明星来带动企业品牌的模式。但事实上,最后一种品牌模式存在天然的缺陷,更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企业家个人影响力的提升会为企业品牌加分,另一方面明星企业家个人的言行会对企业品牌产生或好或坏的直接影响。横跨娱乐圈和地产圈的潘石屹、"地产思想家"冯仑、登山英雄和广告明星王石的声名不可谓不显赫,其所在的企业也是同行业的翘楚,但如果没有专业化的品牌团队对企业家言行进行管理和约束,必然会埋下隐患。

  对于深陷"捐款门"的王石和万科来说,无疑存在着严重的品牌缺陷,那就是个人声望重于企业名气,人治在某种程度上重于法治。试想一下,如果王石有朝一日离开万科,那么万科的品牌肯定会褪色很多,即便王石已经早早地把郁亮推向前台,但亲手缔造万科品牌的王石在万科的影响力和其精神领袖的作用根本无法短时间内有人取代。也正因为如此,王石在万科树立了绝对的权威,万科的新闻发言人刘小姐对媒体公开称王石就代表着万科!虽然王石曾在博客中称"成功的管理者也是成功的被管理者",但可曾看到过万科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或者内部员工对王石的言行产生丝毫的异议?

  2004年8月,北京万科青青家园业主因房屋漏水、渗水问题迟迟得不到满意的解决愤而投诉万科。之后又发生了青青家园业主因班车问题的维权事件,在多次商讨未果的情况下,业主成立了"万科青青家园班车委员会",向王石写信进言。虽然没有媒体报道王石对该事件的回复,但至少说明万科业主知道如果想彻底解决问题,只能向王石"讨说法";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危机预案应急预案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