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方法:让豆子发芽,改卖豆芽;如果豆芽还滞销,就让它长大点,改卖豆苗;如果豆苗还卖不动,就再让它长大点,当盆栽卖,命名为“豆蔻年华”,到城市的各大中小学校门口摆摊,并到白领公寓区开产品发布会,记得这次卖的是文化而非食品;如果还卖不动,建议拿到适当的闹市区进行一次行为艺术创作,主题就是 “豆蔻年华的枯萎”,记着以旁观者身份给各个报社打电话报料,如成功,可迅速成为行为艺术家,并以此完成另一种意义上的资本回收,同时还可拿到报社的报料费;如果行为艺术没人看,报料费也拿不到,那就赶紧找块地,把豆苗移栽入土,灌溉施肥,除草培育,几个月后收成,再去市场卖豆子……
看来,这世上只有卖不出豆子的头脑,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卖豆子是这样,经营传媒业其实也差不多。
六、传媒改革:机会点的把握
中国传媒业的发展与改革已经进入到一个关键时期。所谓关键,就是说,这是一个重要选择的岔路口,“向左是地狱,向右是天堂”。
中国传媒业今天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发展的困难。这种困难事实上早就存在,只是因为中国传媒市场的极度不发育造就了一定的“垦荒空间”而使它相对隐性了一点而已。当这一“垦荒空间”被迅速发展的传媒业充满之后,发展的困境便实实在在横亘在人们面前,成为人们必须以极大勇气跨越的罗陀斯岛。
而这一发展的困难究竟症结何在呢?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它绝对不是传媒市场的“饱和”造成的——中国传媒市场开发度之低以及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成长为传媒业带来的极大发展空间,都是不争的事实;而新媒介的崛起为传统媒介的发展所造就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困难,但就其实质而言,不过是整体传媒业重新“洗牌”与融合之前的一种“涅槃之痛”。
现在,正是中国传媒业发展改革的最为重要的机会点。牢牢抓住这一机会点关系到我国传媒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发展时期的兴衰成败。我们必须深刻记取国企改革的教训——当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企还掌握着最为优厚的资源和最为主要的市场份额的时候,没有抓住机会实现其转型与改革,错过了发展的历史机遇,使其后续的发展与转型的成本陡然增大;我国传媒业目前所面临的情况与当年国企的情况极为相似,我们的传统媒介、我们的主流媒介目前还拥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和最强的社会影响力,如果我们延宕发展改革给我们提供的这一机会点,不去顺应社会潮流、不去利用数字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机遇,满足于今天的片刻“安宁”,当我们的市场份额被一一掏空,当我们的影响力渐次边缘化,那时,我们再想改革、转型、接轨,也许我们即使付出巨大的成本和代价也未必如今天这样顺理成章。
顺风而呼者易为气,因时而行者易为力。培根说:“机会老人先给你送上它的头发,当你没有抓住再后悔时,却只能摸到它的秃头;或者说它先给你一个可以抓住的瓶颈,你不及时抓住,再得到的却是抓不住的瓶身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让我们珍视历史赋予我们的这一改革转型的机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