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品牌支农才是富民之本
三农政策,要让农民兄弟们富裕起来,问题是农民为什么过去没有随着先富起来的一部分随后富裕起来呢?难道在农村建设10万个超市,农民就能富裕起来?那不过是帮助农民兄弟们花钱罢了,只是改善了一部分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的生活质量罢了。
打个形象一点的比喻,看看今年火爆的股票的曲线图就可以了,股市指数整体暴涨了四倍多,但是80%的人并没有赚到几个钱,起码有90%以上的人没有赚到一倍的钱,为何?因为股市初涨时期,是不明显的,大家都还在犹豫中,没敢买进,到了敢买的时候,股指已经走到中段了,此时买入,指数已经较高,风险已经较大,这些人开始天天看股指,担惊受怕,一旦股市来个较大的洗盘动作,这些人就几乎全给洗掉了;随后,股市才进入真正的主升段,如果说前期一年多的缓涨,产生的是一倍的利润;那么,后期四个月的暴涨,产生的则是至少三倍的利润,而大多数人都踏空了,如此分析后,我们就可以明白了,为什么大多数人不赚钱了?
同样,很多农民兄弟们就是这样在整个中国腾飞的这个过程中,错过大好机会的,在中国经济发展初期,其实,先富裕起来的更多的是农民,我们的现在的许多企业家都是农民出身。但是,能赚到大钱的农民兄弟要比市民少很多了,为何?因为很多的农民还在向往做个市民,打工去了,而不是灵活创业,把最容易赚钱的那个时期给错过了,我们可以看到真正富裕的农民在江浙一带,因为这里的老板比上海里的白领还多,家家户户都创业,而其他如河南四川等地则成了打工仔输出基地。当然,创业更难,比打工付出更多,但机会却是一去不再回了。不同的只是思路和观念的差别,并不是能力和环境造成的。
农民之所以赚得钱少,实际上与中国众多的外贸加工企业有类似之处,那就是在整个产业链条上,从事的是原材料、初级产品生产,处于低附加值的环节,赚的都是分分角角的血汗钱,而高利润区与这些人无关。我们都知道国内加工一件外贸服装的利润率不满10%,而打上名牌后,价格暴增几倍是常事,可谓是天壤之别!利差的本质在附加值上,品牌就是价值的载体,消费者最终购买的还是品牌,没有品牌的产品,注定是没有身份和地位的地摊货,而一旦挂上一个名牌,就可以登堂入室,价值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