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战略管理 >> 战略定位 >> 正文

定位之痛——试析期刊市场定位的五大误区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5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时代公司与安南伯格出版公司争夺有线电视期刊市场的营销案例就证明了这一点。电视指南类杂志是国际上七大畅销期刊类别之一。自19世纪80年代起,有线电视逐渐风行美国,当时安南伯格出版公司的《电视指南》独占着电视期刊市场。由于看好有线电视期刊的前景,大名鼎鼎的时代公司决定创办一家有线电视节目指南的杂志来占领这个广大的市场。时代出版公司新刊《有线电视周刊》于1983年4月出版,花了1亿美元搞营销,启动市场。但《电视指南》只在节目表上稍作调整,增加了有线电视节目,就利用已有的市场基础,轻松击败了对手。5个月后,时代公司出版的《有线电视周刊》停刊,一个250人的编辑部被撤销,损失惨重。而《电视指南》杂志的发行量却稳步攀升,目前已达1300多万份。

  误区4 定位面面俱到 办刊人谁都希望自己的刊物能人见人爱,最好人手一册,“于是众口难调仍要调,甜酸苦辣咸俱全,工商角徵羽齐奏”,杂志为照顾、吸纳各方,结果把自己真的弄成了大杂烩。例如,有一份教学科研杂志,既是教学行政部门决策管理的参考,又是科研专家了解信息的窗口;既是科研人员指导工作的助手,还是教师教改的园地。这样王婆卖瓜似的罗列了一大堆,把个版面挤得满满的,还惟恐遗漏了什么,似乎总有不可舍去的“卖点”。而面面俱到的结果其实就是面面不到,这种做法势必造成定位模糊不清,缺乏差异化和焦点。一份杂志如果追求的是让所有人都喜欢,恐怕最终的结果是无人问津。

  期刊市场定位的实质在于找到一块适宜自己的空间,集中兵力形成优势,于狭小区中占据最大市场份额,刊物的利益点要小而精。在这个信息泛滥、传播过度的社会里,越是简单明了的信息,越容易被读者识别和接受。定位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刊物的各种属性都卓越,而在于有无使目标读者怦然心动的某种特色或优势,能否引发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其实期刊的内容由综合性向专业性转变,在国际期刊界,早在二战后已初露端倪并渐成气候。不少曾经辉煌的大型综合类期刊,像白垩纪末期的庞然大物恐龙一样,慢慢走向没落。而分工越来越细的专业性期刊却异军突起。美国田纳西州有家似乎专业得不能再“专”的《鞋带》杂志,专门介绍各种鞋带的制作、质量和使用方法,很快赢得不少读者,活得十分滋润。两三年后,它竟拥有一个具有2500万美元资产的公司,令人刮目相看。

  期刊的专业化,走细分市场将是期刊市场一个重要发展趋势。除了少数期刊能成为大刊名刊外,更多期刊只有走细分市场,也就是办“小杂志”才能求得生存,即便是杂志业高度发达的美国,像《时代周刊》、《商业周刊》、《新闻周刊》那样的适应一般兴趣的杂志今后几乎不会再出现。对于一般化的综合类期刊,读者的兴趣日趋低落,而对有个性、有特色、有趣味的专门性期刊的兴趣却有增无减。近两年来新办的期刊几乎都热衷于针对某一特定读者群、某一特定专业或某一特殊趣味,大量老期刊增加了这样的内容或干脆改头换面成为这类期刊。这类期刊虽然市场空间有限,但生存机会相对较多。走细分市场的期刊几乎存在于所有类别之中,如理财类的个人理财、家庭理财、体育彩票期刊,证券类的个人投资者期刊,家政期刊,白领心理咨询期刊,汽车类的豪华车期刊,等等。

  误区5 定位变“钉位”,定位永不变 万物皆流,不存在永恒不变、长期有效的定位。在20世纪90年代初,有许多期发量达几十万份甚至上百万份的期刊,如今十万份都不到了。如一份定位于“邀您共享知识的晚宴”的杂志(以介绍文史知识为主),1990年期发量达32万份,到2002年期发量为5万份。应该说,这在当时知识“饥荒”的时候市场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然而,事隔十年,市场定位仍然没变。现在,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样化了,人们的兴趣转向于获得一些新知识(理财、营销、大自然、上网),若依然抱着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的静态定位思想,就只能失去市场。因此,期刊的市场定位一定要遵循动态调整的原则,对读者需求的变化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敏感,及时调整市场定位策略,或是开发新栏目来满足读者的新需求。以不变应万变的定位策略,只能让刊物与读者的距离越来越远。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False$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