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5日上午,为打消市民对奶制品质量的疑虑,石家庄市政府在先天下广场启动“喝安全奶”放心消费活动。副市长张殿奎及工商局、卫生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带头将一杯牛奶一饮而尽。(9月26日《石家庄日报》)
政府领导带头喝牛奶的“意义”显而易见——说明现在的牛奶没有问题,不会含有三聚氰胺等有毒化工原料——否则,他们不会拿自己生命开玩笑。
每当“食品危机”过后,领导们总要带头“吃(喝)”。禽流感来了,领导带头吃鸡;太湖水臭了,领导带头喝水……我们不能说这些领导带头“吃(喝)”的义举,完全是做秀,但领导们用自己的生命安全“作证”,来消除市民们对某种食品的恐惧心理,却给人一种悲壮不足苦涩有余的感觉。
如果当初各级政府部门,平时能够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把好食品安全监督这道关,消弭食品安全事故于萌芽状态,杜绝类似三鹿毒奶粉事件的发生,又何劳领导们于大庭广众之下公开“吃螃蟹”呢?
为消除恐慌,取得群众信任,证明某某食品危机已经解除,领导们带头进行“危机公关”,挽救和重振食品企业的举动似乎无可厚非。然而食品安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今天“三鹿毒奶粉”危机可以通过各种努力得以消解,但如果不能对违法企业进行毫不留情的查处,不能毫不包庇的追究玩忽职守官员的责任,不能举一反三地解决毒食品泛滥的“源头”问题,也许过不了多久,另外一个地方又会重演类似的食品安全悲剧——如此,还要烦劳领导们用带头“吃(喝)”的方式来消除危机。只是,假如这种“壮举”多到泛滥,那么对群众的“感染力”也就大打折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