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正处于工业初期向中期转型的云南来说,环境保护怎样与云南的发展共融共生共赢、如何最大限度地体现对民生的关注 ——
明确思路 破解五大难题
目前我省经济增长模式仍然是以投资拉动型为主,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而工业结构上,主要还是资源依赖程度高的化工、冶金、有色金属、火电、钢铁等占比高,这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要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还要时间,难度很大,但是它们对地方GDP又有很大贡献,不可能简单地关、停、并、转处理。环保部门面对这些企业时,常常很为难。
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环保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认为云南的生态环境总体良好,环境危机意识不强,相比环境保护,他们更看重经济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偏差,决定了他们的政绩观取向。正如省环保局法规处处长袁锡武所说,如果把发展质量也纳入到政绩考核的硬指标当中,那么环保的执法处办阻力可能会小很多。
这样的一些原因,加之发展的压力,确实给“环保”带来了不少思想包袱,大家都觉得有苦衷,却又不知如何突围。解放思想大讨论的不断深入,为云南环保重新审视这些思想层面的问题带来了重要的契机。全省环保系统高度重视,通过一次次地深刻反省,通过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寻求有效推进我省环保工作的办法,禁锢环保发展的五大思想难题浮出水面:畏难、软弱、守旧、封闭、被动。
省环保局局长王建华向记者剖析了这五个难题。他说,“畏难”,就是在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上,认识有偏差,一方面担心工作力度过大,影响全省发展的大局,一方面又担心工作不到位,使我省良好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缺乏知难而上、迎难而进的精神,承载压力和化解风险的综合能力不强。
“软弱”,就是环境执法监督不严、环境管理不到位,甚至存在不作为、不想作为、不敢作为的现象。目前,环保部门没有执法权,在监察到有违法违规排污等事件发生以后,只能提请当地政府来处理。而且环保违法违规处罚上限只有20万元,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这笔钱相比上环保设备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
“守旧”,就是在行政许可审批、政策研究、环境科技创新、生态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没有完全从传统的环保行政管理理念和模式中摆脱出来,认为按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做就可以了,在环境保护、执法查办、生态管理等多方面都缺乏创新的意识和胆略。
“封闭”,就是长期自我封闭在环保的小圈子内,视野不开阔,全局意识不强,改革开放力度不足,没有培养起大环保概念,机关处室之间和兄弟厅局之间的交流、协调合作不够。
“被动”,就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环保工作“三个历史性转变”,促进又好又快发展中,环保行政管理服务功能薄弱,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方式落后,服务质量不高,不少环保部门的态度基本上就是报来才批,没找到我就不做。缺乏积极主动服务于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和手段,不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
在解放思想大讨论中,环保部门从思想上梳理了环保与发展的关系,改变了过去环保只是跟在发展后面,为发展“揩屁股”的定位,明确提出环保可以跑在发展前面,为发展引路。环保部门在解放思想大讨论中既找准了“顽疾”,也找到了一些初步的“药方”,为一手抓环境监管,一手抓作风转变,努力实现污染防治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