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政策整合起来的国资号零售业巨头百联集团能否做大做强?百联CFO很清楚,要让这个庞大的商业联合体实现成功转型,首先必须扬长避短。
“在中国零售业全面开放后,如何让民族品牌与外资抗衡,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百联集团任重但道不远。”吕勇沉吟地说道。作为由四家大型国有商业集团合并而成的百联集团的财务总监,吕勇肩负的不只是百联这个商业实体的成败,还有政府对这家国资号流通集团所寄予的厚望。
根据加入WTO的承诺,中国于2004年12月11日向外资全面开放零售业,为应对外资零售商的未来竞争,政府在上海这个商家必争之地苦心打造了百联这个规模超级庞大的产业集团,并赋予了其2015年之前跻身全球500强及全球流通集团100强的重大使命。然而,残留着传统老国企痕迹的百联在真正成为国际玩家之前,先需要应对如何扩大优势、缩小劣势这一挑战。
在做大百联集团由原一百、华联、友谊和物资四家全国资集团合并而成。这四家集团的前身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上海商业一局和物资局,90年代中期,上海撤消行政局,商业一局分拆为一百、华联和友谊集团,物资局则改为物资公司。“在当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上海市政府这么做(撤局改公司)是为了让它们相互竞争,推动它们走向市场化,同时繁荣市场。”吕勇说,“2003年又将它们合并,市政府仍然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它们中的任何一家都无法独自与外资抗衡。”因此,上海市政府将手中的这些商业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了这个产业集团。“目的是进行集约经营,避免内耗,做大做强,以参与上海滩的国际性竞争。”
将原本就在国内市场占据前四位的四家公司合并起来,做大的目标看似不费吹灰之力。而且,在2005年9月,百联又间接控股了本来在国内排名第二的大商股份。但上海市政府要的并不只是中国第一,它给百联设定了市场份额年增长率达到20-22%、在2015年前后成为国际一流流通产业集团的目标。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为12.9%,同时,新疆证券预测,到202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复合增长率为9%;而广发证券预计,2006-2010年间,零售业将保持9-11%的稳步增长速度,2010年后增速有望提高至13%以上。据吕勇提供的数据,不包括大商,百联2005年的销售总额在1300-1350亿元,如此巨大的基数,且要以接近市场预期水平的2倍持续增长,即便可行,挑战性与艰巨性也可想而知。
不过,在零售业全面放开的情势下,市场份额的确至关重要,正如吕勇所说,“现在外资抢滩的势头咄咄逼人,全球商业领域前50强只要有一半抢滩上海市场,就会天翻地覆。没有市场份额只会越做越小。”统计数据支持这一看法,去年是零售业放开的第一年,商务部共批准设立外资商业企业1027家,为2004年的3倍多;批准设立外资零售企业187家,为2004年的6倍。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3月份宣布,今年将在中国新开20多家门店,未来5年将在中国新增员工15万,沃尔玛目前在中国有56家店和约3万员工。而家乐福也表示,今年起中国区将直接受集团总部管理,中国业务将占其全球扩张计划的近五分之一。
零售业传统的扩大市场份额方式是新增门店,但这种有机增长显然已无法满足百联的增长率要求。“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需要两条甚至三条腿并行,传统的扩张方式——开店的速度已达不到我们的要求,那就只有一条出路:资本兼并,”吕勇说道,“和大商合作就是一步,未来两、三年我们还会有一些大动作。”外资竞争对手也已经行动起来。根据广发证券的报告,仅2005年上半年,商务部就批准了8个外资零售企业并购项目,此外,英国最大的零售商Tesco在境外收购了乐购50%的股份,英国的百安居也在境外收购了德国欧倍德在中国的25家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