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财务管理 >> 财务分析 >> 正文

猛犸转型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在这场争夺市场的资本比拼中,国资号的百联至少享有政策优势。去年8月,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要点包括:加快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突出重组,鼓励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和并购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等。作为配套措施,商务部在去年5月宣布,将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安排500亿元的政策性贷款给首批进入国家重点培育的20家大型流通企业,支持其建设流通网络基础设施或开展并购重组。毋庸置疑,百联在此20家之列。

  盘点

  除了政策优待,百联还享有令对手们羡慕不已的先天优势。吕勇提及的百联优势包括规模和资源。“目前来说,百联的市场份额最大。”他说道。的确,在近期由商务部公布的2005年全国连锁企业30强以及由商业联合会和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公布的2005年全国商业企业100强名单中,百联(仅商业连锁部分)均名列榜首,销售额为720亿元,遥遥领先于位列第二的国美电器498亿元的业绩。网络众多、资源丰富是吕勇分析的另一个优势,“我们在全国27个省市有7000家网点。”他说。7000确实是个不小的数字,即使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也有些望尘莫及:截至2005年,沃尔玛在全球拥有5300多家零售店,但其2005年的销售额为3124亿美元。

  百联拥有的商业资源包括七大业态,覆盖了上海市场几乎所有知名品牌。吕勇说,百联的三大主力业态为百货、超商(包括标准超市、大卖场和便利店)和生产资料贸易,占到集团总收入的80%左右。其中超商销售额最高,百货利润最大,“百货的销售额不到超商和生产资料贸易之和的一半,但利润却和两者加起来差不多。”对于盈利能力不同、市场规模不一的不同业态,百联将如何区分发展的主次?吕勇的回答有些笼统:“我们对于三大主力业态在资源上倾斜,在发展上支持。”

  “百联的百货业确实有优势,而且,百货领域的竞争要平缓得多。”一家大型券商跟踪零售业的分析师徐先生表示。除了百货业本身利润较高的因素,百联的百货业态可谓占尽地利先机。吕勇分析道,大卖场一般设有班车和很大的停车场,因此可以不讲究地域,可建在任何地方,但百货店不同,必须开设在人流集中的区域,拿上海来说,百货业竞争主要集中在几个交通枢纽上,像徐家汇、淮海路和南京路,而这些黄金地段也正是百联旗下百货店的主要分布地区。平安证券的分析报告认同吕的观点,指出商圈聚集效应对百货业尤为重要,因而百货业扩张的选址成本较高,这使得百货业存在一定的进入壁垒。

  不过在此方面,百联旗下位于浦东的第一八佰伴似乎是个异类。八佰伴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我国第一家合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但在开业后仅一年多的1997年,日方八佰伴株式会社在日本申请破产保护,合资方之一的一百股份收购了八佰伴株式会社所持的股权。“日方破产时八佰伴还处在亏损期,商场刚建好,要摊销、折旧、还利息等,帐面价值相当低,我们是以当时的估价再折价卖下股权的。”吕勇说道,“八佰伴这几年盈利幅度很大,去年净利润1.7亿,当时最困难时一年亏损近1个亿。”

  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八佰伴2005年的零售额超过20亿元,继续蝉联单店销售冠军,增长率为18%,同期前20位的百货店零售总额接近144亿元,增长率不到9%。八佰伴地处的浦东南路与张杨路均尚未形成商圈聚集效应,吕勇将八佰伴的骄人业绩归功于这样一个事实:首先是接手后的经营定位符合区域消费需求,再则浦东开发开放效应凸现,人口增长速度很快,但相比浦西商业设施依然缺乏,这令八佰伴得以独享浦东巨大的消费市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False$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