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财务管理 >> 投资管理 >> 正文

利用外资嫁接改造国有企业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二、 资嫁接改造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引进外资嫁接改造国有企业在我国日益升温,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企业改革的关键之一,并形成新的热点。各地、各部门、各行业竞相引资嫁接改造,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严肃思考、对待的问题。

  (一)引资嫁接改造发展失控

  1。技术含量低的一般加工业多,高科技投资项目少、项目小

  当前,经济发达国家将本国的劳动密集型工业,特别是初加工和低附加值的产品向国外转移。在中国大陆投资是受到利益驱动,资本投向很大程度上放在周期短、投资额小的一般劳动密集型中小型企业和简单加工业上。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大量的外资涌入,使纺织、服装、玩具、家电以及其他轻工业和一般机械工业,甚至一部分原材料工业都达到了市场饱和水平。我国经济的短线与瓶颈行业固然引起了外商的浓厚兴趣,但如果采取直接投资方式,存在种种制约因素。一般说来,高科技产业我们欢迎外商投资,但发达国家的政府甚至包括非政府机构在这方面都有很多限制。即时允许外商投资的项目,其投资额也较小,够数量级的不多,国外大集团公司投资不够多。1993年外商投资规模超过1000万美元的大中型数目1500个,占数目总数的1.79%。美国《幸福》杂志排序的全世界500家大中型企业中只有52家来华投资。

  2. 重投资数量,轻投资质量

  有些地区和部门硬性下达合资指标,片面追求合资成功率,只问数量,忽视质量,使合资企业发展良莠不齐。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资金不能按时间、按数量到位。有些合资企业由于资金不到位迟迟开不了工,企业名存实亡。到1994年底我国已批准20.6万家真正开业的仅有10万家。有的合资企业到位,但注册后又抽走资金。据工商局对十三个省、市、自治区的企业调查,实有资金低于注册资金50%以上的企业达7.15万户,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历年累计资金到位率只有67%。相当大一部分企业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没有达到目标效益和返销比例,也缺乏必要督促检查和限期达标措施。天津市1127家三资企业,亏损的476家,占42.42,赢亏持平的,163家,占14.55%。

  3. 重复合资,相互攀比

  “六五”期间各地竞相引进彩电生产线,彩电线达117条之多。使生产能力过剩,开工不足,造成极大的浪费。“八五”期间各地又竞相合资,开始了新一轮的引进,办厂。广东省有“康佳”、“桑达”、“三洋”、“康惠”、“创维”、天津有“长城”和“三星通广”,山东有“海信”、“松下”,南京有“熊猫”,又建了“菲利浦”,上海有“金星”、“飞跃”、“凯歌”组合上广公司,在浦东建“索尼”,再有新崛起的“TCL”等等。各地互相攀比,合资办厂,遍地开花,互相争资源,争市场。每年2500-3000万台的生产能力,争夺1500万台的彩电市场需求,造成新一轮的“残杀”,资源浪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Tags:国有企业外资嫁接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