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财务管理 >> 投资管理 >> 正文

利用外资嫁接改造国有企业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3. 宏观管理不严,监督不力

  对合资企业批准求速度,保指标,以此作为改善投资环境的措施之一。引资招商有的合资项目报上去两天就可以批下来,营业执照一天就发下来,各综合部门很难仔细审查项目可行性报告,章程合同往往是项目批准之后,才通知各主管部门。

  管理部门对合资企业按照合同要求是否按期达到目标,是否达到外销比例缺乏必要的考核、监督,直到有的合资企业名存实亡,到了破产边缘才发现,为时已晚。

  对社会中介机构缺乏必要的法律约束,社会中介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公证处等在规范行业,协助政府搞好宏观管理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相应的法律不健全,有些机构并未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有些企业根本没有投资实力却能顺利的取得资信证明;有些中介机构作假验资报告、假审计报告,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严重后果。

  (二) 从微观角度分析

  1. 中方企业领导人在合资目的上存有偏差

  经过十几年改革开放,企业步入市场经济,在优胜劣汰的竞争海洋中,国有企业是从经济效益上开始分化。1994年全国乡及乡以上39.48万个工业企业中,亏损2.83万个,占39.1%,另有1/3潜亏,只有1/3赢利。从亏损额来说,国有企业亏损占全部亏损额的68%,吃掉了国有赢利额的37.1%;二是企业负担起来越来越重,国有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老企业、大企业,离退休职工多,老职工多,富裕人员多,加上企业办社会等问题包袱比较沉重。据调查目前国有富裕人员大约占30%,而离退休人员又占职工20%以上。由于企业办社会,国有企业一年多支出600亿元。因此,当客观上陷入困境中的国有企业一旦有了合资机遇,一定会抓住不放。部分企业在主观上认为合资比其他调整、改造、改革、联合、分解等方式来得快,是摆脱困境的捷径,希望从合资和对方注资中得到解救。于是谈判地位虚弱,屈从对方条件,压低资产评估值,甚至放弃控股权。

  2. 过分迷信和依赖外方管理

  中方领导人片面认为国外管理先进,员工听从外方管理,对中方能否管好企业失去信心或持怀疑态度。固然,合资企业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干预少,这是国有企业不能比拟的,国外的管理是先进的这也是无可置疑的。据在合资企业工作的中方人员反映,合资企业机制好、效率高、节奏快、扯皮少,根本原因不外乎是经营灵活,管理严格。但不应过于迷信外方管理,而贬低中方管理。事实上,一个合资企业外方人员仅占绝对少数,管理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起一个督促作用。真正日常的、大量的管理工作还是要依靠中方的各级管理人员。

  3. 中方领导人自身素质低,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国有企业嫁接改造为合资企业后,进入合资企业领导班子的中方人员大都是原班人马,思想觉悟高,有事业心,工作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但是平均年龄偏大,求稳怕乱的人多,年富力强敢想敢干的人少,学理工科出身的多,懂得经营管理的人少,经验型人多,科学型的人少。调查表明,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知识结构还不尽合理,所学专业的理工类居多,占68%,经济管理专业较少,占15%。一句话,自身素质低,知识面窄,缺乏市场观念、竞争观念、信息观念、时间观念、效益观念、效率观念,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是合资企业中方领导人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合资企业谈判和运营中,外部信息不灵,专业知识不够,才会在与外商交手中吃亏上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Tags:国有企业外资嫁接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