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财务管理 >> 投资管理 >> 正文

利用外资嫁接改造国有企业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外方设备投资虚报掺假,中方无法对外方设备进行评估。截止到1993年底,已批准外商投资亲企业17.4万户,实际利用外资6.8亿美元,外商投资财产80%是以机器、设备等实物形态注入的。境外投资方惯用“资本游戏”,低值高报,以旧顶新,以劣充优,以国产代进口,以投资为名推销过时淘汰设备,进而进行不合理成本、资本分摊,转移利润;增加虚假亏损逃避税收;假定信贷抵押。据有关部门测算,仅通过上述手段以从我国转移出数十亿美元的非法利润,同时中方投资者的风险也因此加大。1994年我国商检鉴定了5565批外商投资设备,其发票价值22.29亿美元,而实际价值只有18亿美元,虚假价值4.29亿美元,平均虚报率23.83%,而鉴定的设备还不到外商投资设备总价值1/10,以此推算,虚报价值达40亿美元。

  (三)中方忽视控股权

  合资企业的股权形态有三种:多数股权合资(51%以上),少数股权合资(49%以下),对等股权合资(50%)。合资企业的控制权是通过双方在投资中的比例决定的,一般讲一方出资超过总额的51%,就是拥有了合资企业的控股权,也就是说经营决策权。在合资中,国家在出资比例上没有一个严格的规定,中方也没有过分强调控制权,而外方大都抓住控股权不放。

  合资后外方不断再投入,而中方一直没有资金再投入,即使是分红后也要全力解决国有企业原有的包袱,无力再投入,使股份越变越少。天津元五与韩国三星电机公司合资时,中外股比2:8,运营一年后外方急于扩大再生产,追加投资,而中方着力解决未安置员工迁厂和生产自救,无力再投资,使股本减少到7%。

  三、引资嫁接改造国有企业存在问题的分析

  引资嫁接改造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不同层次的,既有指导思想上的问题,也有操作上的问题,既有地方和部门的问题,也有企业的问题。我们从宏观和微观的方面进行分析找出症结所在。

  (一) 从宏观角度分析

  1. 战略指导思想存在偏差

  部分省、市、部门领导人片面认为引进外资嫁接改造国有企业是搞好国有企业的唯一出路或主要出路。他们把有限的国内资金全都用于上新项目,铺新摊子,严重忽视甚至不抓企业的技术改造,而把改造老企业完全寄托于等待外商合资。在很多地区,外商投资多少,合资企业开了多少,成了一些领导人的政绩指标之一。外商报的越多,合资企业越多,领导人的政绩就越大。于是,对数字背后的实质内涵便无人追究了。

  2. 产业政策不明确

  中央和地方仅有一个3000万美元的批准界限,即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由中央批准,300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由地方批准,从中央到地方没有一个按国民经济分类,规定哪些允许合资,哪些禁止或限制合资,缺乏对地方盲目合资的约束机制,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各主管部门都有权利批准不能相互制约,各行业缺乏一个对引进外资的详细的行业管理政策,对外资投向的导向力不强,各地方没有引资的总体规划。缺乏行业管理的结果使一些地区、部门引进外资嫁接改造国有企业盲目发展、失控,成效不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Tags:国有企业外资嫁接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