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管理聚焦 >> 中国式管理 >> 正文

胡新欣:管理体系应该像一棵树

http://www.newdu.com 2009/10/8 中人网 胡新欣 参加讨论

  “中国式管理”给我们出了一个大题目、出了一个难题,可能十年八年也不一定有定论,中国式管理不是过去时,也不是将来时,而是进行时。一个很完整的体系若干年后也许就会成立。借此我谈三点看法。

  第一,管理科学的发展需要建立企业家、专家学者及咨询界人士三方的良性互动关系。不管哪一个国家,企业管理要发展,都要有这样一个过程。超级强国一定有超级商人来支撑这个国家,中等有中等支撑,弱等有弱等的支撑。有强经济才有强企业、有强企业才有强管理,这个寄希望于中国的企业家。

  第二,教授、专家、学者是创造理论的,首先他要研究企业,才会去创造理论。我研究过大部分管理理论,都不是实践者创造的。我觉得理论家作用非常重要。但目前理论家的理论研究与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相差很远,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大学里,教学理论的案例都是西方的。咨询界人士起的作用非常关键,他介于理论与企业实践之间,这种距离很适合去总结中国的管理理论。

  第三,要从总体角度全面研究管理科学。管理科学可从四个层面着笔。

  第一个层面是哲学层面。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中找到很多管理思想。

  第二个层面是专业管理理论。我听有的人说:中国的企业管理有观点无理论、有理论无体系、有体系无原创。中国的教授、专家有责任去开创这些理论。

  第三个层面是企业管理的相关制度。这既不同于文化,也不同于思想。有人说20世纪管理科学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有限责任公司的体制及适应这种方式的法人治理结构。恰恰是这种体系支撑了微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个层面是管理的工具、方法和手段。在这方面西方的管理学中有各种各样的理论。中国有没有?有。最有中国特色的就是大庆、鞍钢,但科学性比较差。从这四个方面看,我们有优势也有劣势。管理体系应该像一棵树,哲学层面是它的根。虽然很多方法我们不具备,可将来会有一个为世界所认同的中国式管理。我认为第一是东方智慧、第二是全球视野、第三是本土方案,具备这三点就可称做中国式的管理。

  ——中国企业家联合会副理事长 胡新欣

Tags:中国式管理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