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暴风骤雨,全盘崩溃
这种变革模式和模式一的相似之处在于,变革的力度很大,速度很快,但是效果却很差,结果以失败告终。这类企业采取的变革办法近似于“文化大革命”或者政治运动,运用厚黑学和阶级斗争的手法来管理企业,但结果是他们本想“搞定变革”,却终究被“变革搞定”。由于项目开展过程中许多意外事件的发生,导致变革全面崩盘,对企业产生极大的破坏力。
这在相当多的企业都很常见,东北某电力企业和湖南某钢铁企业发生的群体事件,都是这种变革模式造成的后果。为什么这种模式变革的力度大、速度快,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呢?以某一外资公司为例,在它收购某国有企业之后,一直疏于管理,后来决定全面介入,发现诸多管理漏洞后,公司高层领导采取各种办法:抓紧采购环节的监控,将大批涉及经济犯罪的高层绳之以法;全面清理收购之前的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离退休人员和下岗人员的分流问题;割断主业和辅业的来往;实施竞聘上岗,大规模组织人事变革;立即启动薪酬制度变革和绩效考核方案的改革等。这一变革的力度十分大,犹如一剂猛药,从持续时间上看,变革主要工作在半年完成,跨度为一年半,试想在这样一个具有50年历史,拥有6 000名员工的国有企业中推行这种暴风骤雨式变革,其结果只能是全面崩溃。笔者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1) 缺乏强势权威的领导,没有权威的管理团队。案例中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是海归人士,缺乏对中国人文和国情的了解,没有扎根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企业,所以他虽然收购了企业,但是员工并不信服,对高层的指令和意见也就置之不理。
(2)高层管理者没有保持公正的态度,任何一个高层领导推动变革不是以发展为前提,以公正为目标,必将失去人心。上述企业的高层一味强调董事会利益受损,强调加强公司成本的控制,保障董事会的利益,强调任用自己委任的人员,很显然他已经缺失了一颗公正的心,变革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3) 是否具备市场基本稳定的前提条件。外部市场繁荣,企业内部即使因变革造成暂时混乱,但仍然能够支撑下去;倘若外部市场持续下滑,企业内部必然崩溃。案例中的企业属于电力行业,由于电力的垄断性质以及电力市场的稳定,该企业才有了生存的可能性。
(4) 高层管理者不能熟练运用企业、政府、社会资源,没有深入认识中国文化,缺乏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和经验。像案例中谈到的企业高层是海归人士,对中国企业的特点和政治环境并不了解,没有十足的经验,许多复杂的人际关系都难以应付,这也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