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营销管理 >> 营销案例 >> 正文

天威英利:向左还是向右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与“技术派”施正荣相比,营销起家的苗连生赋予了英利鲜明的市场风格。中国光伏企业90%以上产品输往海外,多数企业并不具备营销能力,大多将产品交给外商代理,或者干脆为国际大厂做代工,但英利不同,它很早就在海外聘请拥有金融界和政界关系网的当地人成立分公司,并在欧洲太阳能工程主流市场与 BP、夏普等国际对手多次对决。

  英利的另一个特点是拥有完整的产业链,这被外界认为是其挑战甚至超越尚德的主要因素。王向东解释说,“在这个产品平均寿命只有25年的产业里,链条越长,你的位置越好,品质控制可以从原料延伸到成本,调整一个参数,上下游能马上联动起来。”

  得益于纵向一体化概念,靠近上游,天威英利与全球主供应商和二级市场很早就建立了稳固的供应关系。硅料库存原来能保证45天,目前延长到了80天左右。而尚德上市时招股章程显示,公司仅有一天半的库存量,停工待料的风险迫在眉睫。

  如果不是2004年双方踏上不同的方向,“中国光伏电池之王”的桂冠戴在谁头上还是未知之数。出让控股权,使英利在天威保变的支持下抓住了光伏产业发展的最佳时机,但当苗连生试图为英利规划更大的蓝图时,保变手中的控股权却成了障碍。

  生死时速

  “要么大家固守二期,一起慢慢死掉,要么利益暂时分开,天威保变再让出2%的股权”。保变让路了,但天威英利浪费了宝贵的6个月时间

  美国东部时间2007年6月8日上午9时30分,苗连生敲响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开市钟,他没有系领带,原因很简单,就是“不习惯”,纽交所尊重了他的意志,这无意中创造了一个纪录:他是纽交所200多年历史中第一个不系领带的敲钟人。

  接下来的故事略显尴尬,上市当天,英利绿色能源开盘10.80美元,收于10.50美元,跌破11美元的发行价,而2005年12月14日尚德在同一地点上市时,股价大涨40%,收于21.20美元。

  天威英利错过了最宝贵的上市时机,在经过一轮太阳能企业海外上市潮之后,它才迟迟而至,较尚德晚了一年半。

  筹划三期500兆瓦工程时,对于资金的困境,王向东形容如同“踩在刀尖上”,这是一个超越尚德的计划,但迄今仅有100兆瓦投产。为了解决资金困境,苗连生希望天威英利能尽快在海外上市。通过天威保变整体海外上市难以实现,最理想的方法是通过小红筹,绕道开曼来注册海外离岸公司。“如果是英利集团控股就相对简单,苗连生到香港去做几个文件,律师那儿签几个字就可以,但关键是天威保变不想放弃控股权,说‘我们来跑这事吧’,结果整整跑了6个月,也没成功。”一位接近天威集团的业内人士向本刊透露。

  这6个月正是国内光伏企业在海外“扎堆上市”的日子,苏州CSI阿特斯、常州天合光能和江苏林洋新能源等都先后成功上市,使他们在采购原料和扩张生产能力方面实现跨越。

  从2005年年底开始,保定市国资委和天威集团就奔走于证监会、发改委、国资委、商务部等部门,希望能在天威控股情况下实现天威英利上市。后来成为天威英利主承销商的高盛当时就预言这种努力可能是徒劳的,他们希望英利去做天威集团的工作,认为如果对方能放弃控股权,以高盛的经验和实力可以在半年内帮助英利实现上市。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营销案例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