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公共关系 >> 危机公关 >> 正文

公共关系非对称运行形态的分析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8 生产力研究 黄东升 参加讨论

  在社会组织客观存在的公共关系运行中,其运行的两极:即作为公关运行主体的社会组织与作为客体的公众之间构成的交往关系,既具有对称性、平衡性,但更体现为一种非对称、非平衡性,其关系的运行过程也是非对称、非平衡的关系运行过程。

  一、公关对象的特定属性决定了公共关系运行的起点具有非对称性

  认真考察社会关系形态中客观存在的公共关系体现出的非对称、非平衡的关系形态运行特征,其根源主要是由公关工作的对象——公众,其自身的特定属性决定的。

  公众具有多元性、广泛性、复杂性等特征,正如卡特利普等人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所著的《有效公共关系》中所认为的那样:公共关系“用以认定、建立和维持某个组织与各类公众之间的互利关系”①;弗雷泽P·西泰尔也认为:“公关人员需要与很多不同的公众群体进行沟通,而不仅仅是一般公众”②,“公关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有效地管理经理人员与各类公众之间的沟通”③。应该说用“各类”两个字对“公众”两字加以限定,这对深度研究公众的特定属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是公众的多元性、广泛性、复杂性,从而决定了作为公关主体的社会组织在与公众开始进行沟通交往时,就包含着非对称、非平衡的运行特征

  第一,公众往往存在于正式与非正式等多元性的组织形态中。因此,无论是作为社会组织形态出现的公关主体,还是作为个人以职业人身份出现的公关主体,在开始实施沟通交往关系时,既要面对客观存在于正式组织内外的公众对象(如企业组织内部的员工与外部的顾客、经销商、新闻机构等),也要同作为非正式组织的公众对象进行沟通(如组织内部的各种自发形成的非正式团体,组织外部的非正式群体等),从而表现出公关主体在与公关客体开始进行公关交往时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形态的非对称性、非平衡性的沟通交往关系。

  第二,同一社会组织的公众存在于内部与外部的不同位置。因此,决定了公关主体开始与公关客体实施交往行为时,既要同组织内部公众进行沟通,也要同组织外部更为广泛、复杂的公众群体进行沟通,从而形成一元(社会组织)主体形态与二元客体(内外公众)形态的非对称、非平衡的沟通交往关系。

  第三,同一社会组织内的公众往往具有不同的类型,因此,决定了公关主体与公关客体在交往起点上,就要同时与不同类型的公众,在一个非对称、非平衡的基点上实施交往行为。通常表现为:既要同处于组织中潜在公众、将在公众、现时公众等多种不同成长状态的公众群体进行沟通;也要在组织中同时与逆意公众、顺意公众和独立公众等处于不同态度的公众实施沟通交往行为等等,从而形成一元形态公关主体与多元形态的公关客体的非对称、非平衡沟通交往关系。

  第四,承担公关主体任务的社会组织往往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它所面对的公众客体,自身则具有变化频度高、周期短等特征,公众自身的任何一种变化都必然造成两者间形成非对称、非平衡的关系运行形态。应该认识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公众的变化频度呈日益上升趋势,从而决定了社会组织与公众间公共关系交往的非对称性、非平衡性日益加大。

[1] [2] [3] [4] 下一页

Tags:公共关系危机公关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