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公共关系 >> 危机公关 >> 正文

公共关系非对称运行形态的分析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8 生产力研究 黄东升 参加讨论

  第二,共同经验范围的差异性表征着两者的平衡与不平衡。一方面人际关系在交往主客体的实际交往中,往往是由于交往双方具有较强的“共同经验范围”,而连接起来的,这是关系形成的基本前提。其中包括共同的志趣、爱好、性格、认识水平、信仰等等。另一方面,人际交往的展开与逐步深化过程就是双方“共同经验范围”的以对称性方式逐步展开和深化的过程。任何一方在共同经验范围上的失衡,都会导致关系的疏远,直至关系的断裂。因此,其“共同经验范围”,确保了这种个体对个体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交往关系,具有双向对称的沟通形态。

  而公共关系的运行,则是以交往双方客观存在着“非共同经验范围”这一基本现实为前提的,即公共关系执行组织与公众双方的交往中,认识水平、兴趣方向等都必然存在种种差异,公众与公众之间在共同经验范围上的差异性也很大,正是这种差异性造成了双方的沟通从一开始就不是一种对称的、平衡的交往。如果组织的公众范围呈递增趋势的话,那么与公众的非共同经验范围也呈递增趋势,与公共关系组织所既有的经验范围呈递减趋势,此时非对称性也呈上升趋势。

  第三,占用时间的差异性也体现着两者的对称与非对称。特定的人际关系的交往过程,是实时交互、对等交互的关系展开过程,离开了实时交互,人际关系的交往行为就会演变成交往一方虚无飘渺的幻想。既然是实时的、对等的交互过程,因此人际交往过程中双方所占用时间(或时间耗损)是对称的、平衡的,任何一方在时间表现出的不对称,便立刻意味着双方某一特定的具体的交互过程的终结。

  但是公共关系以及公共关系行为则在交往双方占用时间(或消耗的时间)上则表现出区别于人际关系的非对称性、非平衡性特征。由于公共关系行为中,交往双方通常既有实时性交互过程,但更多的则表现为一种非实时性交互关系。在社会组织以主体的地位展开公共关系活动时,主体的主动性,与作为客体的公众的相对被动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交互关系的非实时性,同时也决定了作为客体的公众无论是在主观、还是客观上并不会与主体支付相等的交往时间。在社会组织通过大众媒介的舆论效应引导目标公众时,并不会立刻能够收益到所有目标公众对组织的相等时间投入;社会组织与公众的交互关系也不会因公众与组织交往关系所投入的时间与组织不对等而导致关系的终止。

  (二)、非对称有效地区别了企业公关管理与企业生产管理

  在企业生产管理行为中,企业因产品制造而形成的生产作业关系以及相应关系的交换行为,是一种线型延伸的闭式关系,其关系的交换行为和管理行为,也是一种“一点对一点”的管理行为,其信息沟通呈“集束式”结构形态。在这种“一点对一点”的管理行为中,由于管理关系连接的纽带物(或曰客体物)——产品是确定的,产品制造的要素是确定的,因此,使这种关系行为具有明显的对称性特征。原料的提供者与原料的检验者;产品的制造者与产品的包装者;产品的包装者与产品的运送者之间,构成生产流程关系中一个环节点与另一个环节点(即一点对一点)的关系,关系的上线与下线必须有一致的产品数量信息沟通要求、一致的时间信息沟通要求、一致的质量信息反馈要求、一致的运送信息沟通要求,于是使每个环节所安排的承担者在量与质的规定上呈现出的必然是对称的、平衡的关系形态。任何一个环节在时间上的不对称,导致的就是生产流程的中断。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公共关系危机公关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