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公民知情权的彰显以及网络社会的崛起,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现代政府已很难像以前那样消极躲避、闭口不言,取而代之的是进行积极的“危机公关”。所谓“危机公关”指的是“组织危机的公共关系处理”,即“任何社会组织,为了处理给公众带来损失、给企业形象造成危害的危机事件,以及预防、扭转或改变组织发展的不良状态所采取的公共策略与措施,也就是组织从公共关系的角度对危机的产生、发展、变化,采取或实施的有针对性的一系列控制行为,其内容主要对危机进行预防和处理”。
在突发事件中,媒体所担当的是“信息中介”的角色,它将政府的公关信息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同时将人民群众的反应回馈至政府,起到政府与群众协调者的作用。国家所有的性质使得我国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政府的观点,这使其发布的信息具有极强的权威性,但同时也使得很多时候媒体受制于个别领导人的意志,无法有效地进行舆论监督。面对政府日益成熟的危机公关意识与行动,新闻媒体必须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在协助政府进行危机管理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危机事件的各个阶段发挥不同作用,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为社会稳定与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危机潜伏期:舆论监督为主,加强危机教育
英国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有句名言: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方法。如果在危机爆发前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并加以解决,就可避免后来的种种不良影响,即使是那些无法解决的,提前的信息预警也可将危机的损失降至最低。现代社会纷繁复杂,单凭个人的能力很难审视所生存的环境,人们已经“将监视环境、获取安全感的重任放在了各种传播活动的身上”,“监测环境”成为媒体的基本功能之一。
2001年8月,《财经》杂志的一篇文章引起了中国证券市场的轩然大波。《银广夏陷阱》,这篇耗时一年多写就的调查报道刊发后,中国证监会马上对银广夏进行立案调查,最后多名涉案当事人被移交司法机关,而银广夏的股价也从每股30多元跌至4元多,以16个跌停板的记录创中国股市之最。“表面看来,是《财经》杂志的文章引发了股市危机,其实恰恰相反,如果没有《财经》文章的及时揭发,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广大投资者可能还要被蒙蔽更长时间,等到泡沫破灭,可能会出现更大的危机”。
新闻媒体的舆论预警,使得政府可以在危机潜伏期及时发现问题,引起有关部门注意,从而将其处理在萌芽状态。除了单纯的舆论监督外,危机潜伏期新闻媒体还肩负着对大众进行危机教育的重任。“公众是危机当中的直接受灾体,因此具有相当的自身脆弱性,主要表现在自身心理和应对能力方面的问题,如危机防范意识不强、危机时刻的消极或过激心态(如过度紧张和恐惧)、身体免疫力低、信息的获取和辨别能力差、自救和互助能力不高等”。这种脆弱性是危机造成巨大影响的重要原因,因此媒体有责任在危机发生前对公众进行危机教育,加强公众的风险和危机意识,掌握处理危机的能力与知识,从而增强社会的风险抵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