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系管理中,专业人员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两难的问题:一方面,许多中小型的企业和机构在发出新闻稿之后却没能掀起“采访热”;另一方面,各类媒体每天都会为寻找一些公司、机构,或是一些资深人士的联系方式而奔波。
技术的提升使信息获取和传播的速度更加快捷,但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依然存在。公关部希望自己企业的信息通过媒体的报道影响公众,并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推进销售和市场份额。那些知名的大型企业不必担心缺乏媒体的曝光,它们更多地关注媒体报道的角度,而那些中小型企业则要考虑如何更好地通过媒体扩大品牌的知名度。
对媒体而言,它面临着另一个问题:在时间、版面、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向读者提供更为专业和详尽的信息?以一篇成功的财经报道为例,业界公认其需要包含的要素有当事方、竞争对手、行业内其他公司、行业专家、相关政府机构或行业协会。它不只是单一公司的信息告白,而是通过一个事件全方位地展示整个行业的变化。但由于截稿日期的压力,每一篇稿子很难同时能够获得各方的意见和资料,许多记者不得不在写稿和采访中对这些标准要素的要求打折扣。
通常,记者会通过同事、朋友,或者之前的采访对象寻找相关的专家,这种建立在人际关系之上的方式,虽然效果不错,但是效率比较低。很可能记者费尽周折找到的那个人不在办公室或者由于公务缠身没有时间接受采访或提供资料。此外,记者可以主动通过互联网、查号台寻找采访对象,不过这种常用方式的效率较前者更低,费尽周折找到的采访对象一般要在核实记者身份并明确来意后才有可能接受参访。
企业的错失
既然每天都有这么多的记者为寻求资源和采访对象而苦恼,那么公关行业完全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为媒体提供帮助,这无疑将为自己所服务的企业和机构创造取之不尽的传播机会。
业界许多人认为,只要把客户信息通过新闻发布会等活动传播出去就可以了,但这种想法如今显然有些不切实际。笔者通过以下案例做进一步说明:
“1、媒体中英文介绍,包括简介、发行量、读者群等;2、采访内容和目的,包括采访提纲、采访的角度,是否会同时采访企业的竞争对手、是否会报道公司的重要案例等;3、采访后多长时间能出稿、成稿后是否会让公司确认,何时刊登、在何版面、占有多大空间,是否会出现高层的名字”,这是一名国外记者在采访某世界500强公司时,公关部要求他提供的信息。本来他的选题是该公司针对中国中产阶级的市场策略,但对方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使记者不得不转向其他公司。
此时,他通过美国新闻圈广泛使用的互动平台“专家在线”,将采访请求同时发给了来自学校、公司、研究机构、组织等的上万名专家,一天后,其他几家500强公司的中国区负责人在收到美国总部公关总监的通知后,致电记者表示希望接受采访。显然那家大公司将机会拱手让给了竞争对手,而主动帮助记者解答,也许不光是锦上添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