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战略管理 >> 案例分析 >> 正文

邛崃市蚕桑企业发展战略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5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邛崃市蚕桑产业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1.桑树的综合利用程度较低。经济效益开发方向渠道单一虽然桑树具有多项经济、生态价值,但现实的情况是农户对桑叶的综合开发仍处于较低水平,原因是多方面的。

  2.在农村广为栽种的桑树品种绝大多数都是围绕着“养蚕”这一主要目的来研究、试验和栽培的,因此,许多理论上的“多方向、多层次开发”就显得不那么实际。

  3.农民对桑树综合开发的认识较浅,意识较弱,相当部分的农民对桑树的认识都只停留在较低较原始的水平。

  4.农民自身达不到较高的技术要求,存在很大的开发销售依赖性。解决对策:目前,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也最实际的办法就是政府和企业多出面加以引导,把新项目引进来,把新产品开发公司招进来,把农户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开拓出发展蚕桑行业的新路子。比如重庆合川市新近开发的桑果酒、雄蛹酒,醒酒汤就是在综合开发的思路指导下做出的新举措,现已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相信政府在已有成绩的鼓舞下会加大对该类项目的重视程度,企业也会因为利益的驱使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农户也会因为得到了实在的好处而倍受鼓舞。在引导综合开发步入正轨,创造可观经济价值的进程中,政府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逐步构建“企业+农户+基地+市场”的产供销经营模式,把蚕桑产业引入市场,让市场调控替代政府管理,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产业发展。

  5.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渠道单一.技术运用于生产的转化周期较长对大多数农户来说,获取农技信息以及新产品新技术的试验和推广都主要依赖于政府农办的行为,渠道相对单一,且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往往使得这个中间过程有时间上的延滞,以致技术的转化周期较长,不利于农业科技含量水平的迅速提高。解决对策:对于这一问题,当地政府和农办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扮演主要的角色。在许多非发达地区,这种技术一农办一农户的模式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而政府加大对农业的重视程度是做好这项工作的保证。此外,还可尝试着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直接达成技术引进的意向,不管是政府出面还是以私人身份,都尽量要减少技术转化的中间过程,加速转化周期,搭建互惠互利的技术运用平台,共同促发展,共同得发展。

  6.农户特别是小农户。往往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和使用带有一种自然的抵触情绪.这同样阻滞了技术的转化解决对策:①可固定几个乐于接受试验新技术、新产品的点作为长期的推广样本基地,地方政府可适当地予以政策、税收上的优惠,鼓励他们的积极性,以点的明显成效带动整个片的革新。②在农户中实行小面积的新品栽种或试用,与原产品、原技术进行比较,辨别优劣,进行人工淘汰。而这部分新品推广的费用可尽量由地方财政支持以及由新品的生产销售商投入。③加大宣传力度,推行多时间段、多层次的学习和推广,使农户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让他们思想得到转变,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要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s:$False$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