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战略管理 >> 战略规划 >> 正文

企业的“第二桶金”怎么去掘?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5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做了十多年五金制品生意的梁伯强,感觉到这是一个市场机会。当即找来创业老友、五金模具专家苏钢华,苏认为生产不成问题。稍后,又找来公司几位骨干,经商议后决定:指甲钳项目值得研发,立即开展市场调查工作。

  第一步,分析产品。他收集大量国内外企业生产的指甲钳产品,分析各自的特点。例如:国内产品造型单一,无特色,工艺粗糙,使用费劲,指甲壳乱飞;韩国产品做工精致,贴近大众,非常人性化;日本产品在精细的基础上突出款式的新颖,各种卡通造型让人爱不释手;德国产品相当于高技术产品,产品质量高,价格也高。外国产品的共同特点是精致、耐用、实用。

  第二步,国内市场与企业考察。梁伯强从电话号码簿查到国内有5家企业生产,考察路线是广州-天津-北京-苏州-上海。调查发现,国内企业主要有两类:一是已倒闭的国有企业,例如:天津的“天”字牌,北京的“京”字牌,广州的“555”牌,上海的“双箭”牌,苏州的“双菱”牌等。二是广东南海、浙江海宁的个体户,家庭作坊式生产,规模小,设备工艺简陋,产品质量差,外型设计无特色。

  当时的市场状况是:国产指甲钳处于市场低端,零售价最低只有几角钱,通过义乌等小商品批发市场销售全国;韩国指甲钳产品“777”在高级商场销售,完全占据中高档市场。通过国内市场的考察,梁伯强判断:做高档产品才有前途!

  第三步,国外市场与企业考察。考察表明:全球指甲钳年市场规模有50-60亿港币,韩国供应20亿元,中国不到20亿,基本垄断指甲钳市场。德国“双立人”是世界上最好的指甲钳,但其主导产品是厨房刀具与医疗器械;美国、加拿大厂家自己不生产,以OEM方式委托韩国企业生产;日本只有两家企业,生产个人护理系列产品,其金属类产品主要委托韩国企业生产;韩国有5家企业,分别是“钟”、“777”、“皇家”、“司柏多”和“润益”。其中“777”通过香港公司进入中国大陆市场。

  第四步,做出开创利基的决策。在充分掌握以上商业情报的基础上,梁伯强受美国吉列剃须刀的启发,做出决策如下:要做全球最大的指甲钳品牌。做出这个开创利基的决策,主要依据有:

  产品范围狭窄:指甲钳属于其它日用金属制品,是一个小产品。

  市场规模适当:全球年销售额60亿元,从未有过大企业涉足。而对梁伯强而言,这个规模又足够大,如果占其50%份额,年销售额就可达到30亿元。

  指甲钳生产属于传统的小型金属制造业,技术变革不快,无“革命性”创新,主要创新在外型设计上,研发投资也不大。

  竞争分析:全球市场无主导品牌。韩国企业主导全球市场,但这些企业或者不专门做指甲钳,或者企业首脑年迈且无人继承事业。与中国企业相比,韩国企业的成本高。而中国指甲钳生产以个体经营者为主,规模很小。指甲钳生产历史表明:这是任何大型企业都不会去做的业务,并且是个体户做不好的业务。将来也会是这样。

 << 上一页  [11] [12] [13] [14] 下一页

Tags:企业第二桶金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