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财务管理 >> 会计核算 >> 正文

会计委派的成本效益分析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三、会计委派制的成本分析

  (一)经济学意义上的成本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成本的经济实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的必要劳动和物化劳动耗费的货币表现,这是狭义的财务意义上的成本。随着经济的发展,成本已不限于马克思所阐述的财务成本,从管理角度定义的各种成本,其内涵和外延都与传统意义的财务成本有了很大的区别,如决策所依据的机会成本、边际成本、差量成本、变动成本、责任成本等。广义成本也即本文讨论会计委派制成本的经济学依据。

  (二)会计委派制的成本分析

  会计委派制的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种。

  1.会计委派制的直接成本。即会计人员的工薪和相关管理费。目前会计委派制委派的对象,是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农村集体经济。一般可认为被委派的会计人员的工薪就是直接成本。但如不实行会计委派制,这部分工薪仍然不能节约,因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会计。所以,会计人员的工薪是会计委派制的无关成本。而从会计委派制在农村的实施情况看,在一定程度上,这部分开支还呈现减少趋势。因此,会计委派制的直接成本也就只剩下了管理费用。被委派的会计人员由财政或政府指定的其它部门派出,其档案及相关事项都得由专门机构加以管理,就会发生人事考核、办公等费用,以及该管理机构人员的工资福利支出。这种成本是会计委派制实行必然发生的,也就是决策的相关成本。

  2.会计委派制的间接成本。它是一种机会成本,是会计委派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或某过程处理不当的损失。会计委派制是一种典型的政府行为,以下两种风险都会导致机会成本的增加:

  (1)由于相关信息不对称,委派的会计有被“架空”的风险。因被委派的会计属“外来户”,不可能对各企业的生产过程、工艺流程、经营状况完全了解,加上企业经营者可能将其看成“异已”,有意阻止会计人员熟悉企业情况和开展正常业务。这样,企业的内耗可能就消磨了会计委派制的优越性。如被委派会计不但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的矛盾冲突还会延误正常工作,形成新的损失。

  (2)委派会计被接受委派单位收买,共同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风险。由于会计委派制关于被委派会计独立行使会计职责的权力,企业经营者如需进行会计造假,就必须得到会计人员的合作。在利诱之下,有的委派会计可能与企业经营者沆瀣一气,通同作弊,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四、会计委派制的发展对策及展望

  根据上述“成本!效益”分析,可见会计委派制利大于弊。在当前历史条件下,不失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一剂良方。应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完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会计委派成本效益会计核算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