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财务管理 >> 财务分析 >> 正文

中国财政政策10年中从适度从紧到积极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二、积极财政政策——拉动内需

  (一)宏观经济背景

  1.外部: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1997年2月,泰国首先爆发了金融危机,并产生了连带影响,迅速波及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使欧洲、拉美和美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场金融危机,危害之大,超出了早先一般人的估计。中国的金融部门虽然在这场危机中没有受到像其他国家那样的严重影响,但作为全球经济一部分的中国经济,无法独善其身。

  一是出口需求锐减。我国近10来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每年的外贸出口增长率都很高。但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大幅度贬值,对我国的产品出口造成很大的压力,1998年后影响加深,出口增幅逐月递减。1998年上半年的外贸出口额为869.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6%,与1997年同期的26.2%和1997年全年的20.9%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中5月份出口下降了1.5%,为22个月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产品出口的减少,不但使出口需求下降,而且通过相关产业的连锁关系,引发其他产业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减少。

  二是外商投资下滑。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通货紧缩趋势加快,企业筹资能力下降,对外投资活动出现严重萎缩。我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外资大量涌入,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1993年外商直接投资更达1114.36亿美元。但由于金融危机,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前景不被看好,大量国际资本回流到欧美等其他地区,作为世界上吸引外资的大国,我国深受影响。从1997年起,对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开始明显下降,1997年和1998年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分别只达到510.04亿美元和521.02亿美元。由于亚洲地区是金融危机的重灾区,1997年亚洲国家对我国直接投资占我国实际吸收外资总量的比例由以往的80%以上降为75.6%,1998年继续下降为68.7%。

  2.内部:宏观经济由短缺经济转变为有效需求不足。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的经济从总体上讲基本属于短缺经济,供不应求是这一时期宏观经济的基本特征,因此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任务是压缩社会总需求,增加社会总供给,防止出现通货膨胀。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在国民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与短缺经济相对的另一种宏观经济形式——有效需求不足悄然出现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

  社会有效需求可以分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三大类。由亚洲金融危机导致的出口需求不足在上面已谈到,这里不再赘言

  (1)消费需求增长缓慢。在改革开放的很长时间里,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持续高速增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城乡个人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投资和生产的高速增长。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由于企业效益不佳、国有企业减员增效速度加快和国内外市场疲软等一系列原因,城乡居民的个人收入增长速度大幅度减缓。1997年只比1996年增长5.7%,增幅比1996年回落8.1个百分点,1998年的增幅也只维持了1997年的水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Tags:财政政策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