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财务管理 >> 资金管理 >> 正文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关系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对银行的自有资本设置充足率要求,当银行的资本金下降到某一“触发点”水平以下时,监管者必须采取纠正措施,使银行调整其资本。监管着的措施有:限制银行扩张的能力,并禁止银行分红派息或对次级债券付息。

  6、 实行市场价值入帐原则。而不是历史成本法来计算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由于银行的清偿力是由其资产、负债和其自有资本的市值决定的,因而历史成本法不能准确的反映银行当前的状况,而市值法却可以。

  市值法的另一个优点是使银行的经营状况更透明,从而增加了监管人员的责任。监管人员作为“委托人——代理人”关系中的代理人,常常会隐藏银行潜在的问题,从而损害存款人的利益。使用市值法是存款人更容易对监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

  7、强调金融机构业务的透明性和公开性。

  8、加强金融机构的内部监察。

  (三)、德国

  1、银行业和证券业的融合过程

  19世纪后期,德国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银行统一了其证券买卖业务和金融信贷业务。此后,德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则完全随着银行体系的扩张和银行业务的发展而同步进行。20世纪初,德国金融体系逐步完善,产生了柏林六大银行网络。金融资本也与产业资本开始迅速融合,逐渐形成强有力的垄断金融资本,证券市场完全从属于德国金融资本。然而由于两次世界大战和30年代的大危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德国证券市场几乎没有什么发展。1957年至1960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民间储蓄能力不断增强,股票投资开始活跃,证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由于战后德国东西分治,柏林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有所削弱,证券市场的发展开始新的格局,汉堡证券市场迅速崛起,而法兰克福又重新成为联邦德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和证券交易中心。70年代以后,联邦德国机构投资者持股增加,银行证券业集中,逐渐形成了有组织的银行垄断证券市场的新格局。进入80年代,德国证券市场做了一些改革,并有了一些新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银行业和证券业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占主导地位的金融体系。

  2、全能银行对股票市场的参与

  作为全能银行开展业务的德国信用机构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是非常活跃的,它们既作为非银行间的有价证券交易的中介人,又作为有价证券的自营买卖者和有价证券发行者,由此,信贷资金便通过各种不同途径直接或间接地进入股票市场。首先,德国的这种全能银行体制就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融合,以及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提供了一种直接的途径;其次,通过各种货币市场工具,如票据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回购市场等途径使信贷资金进入证券市场;另外,德国联邦银行还是货币市场证券交易的参与者。第一种货币市场证券是由政府机构(如联邦政府、它的特别基金及州政府)的借款创造的,这被称为 融资证券。第二种货币市场证券是变现证券,这是根据《联邦银行法》第42条的规定由联邦银行发行的证券。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Tags: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