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局陷入僵局的棋。
此时往往静极。
因为人们都知道,双方棋手久久不动一子,凡动则必有杀着。
此时的每一方寸,都不再是一步棋,而是双方胸中丘壑的较量。
胜利的,必定是更有全局谋略的一方。
你预测五步,我看透六子,观六子者赢。
棋局见器局。
棋道通商道。
硬实力正在变“软”——以柔克刚时代的到来
2007年9月7日,在大连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一场题为“中国软实力”的分论坛,再次将“软实力”概念推到全球舆论的中心,《世界是平的》作者费里德曼·托马斯的参与讨论,使现场的对话尖锐而寓意深远。
在达沃斯论坛上谈论中国软实力的话题,并不让人意外,中国从1978年至今的29年间的经济腾飞,让世界不得不关注这个亚洲大国将以怎样的方式影响世界。
公元1990年,曾任美国国防部部长助理、时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的约瑟夫·奈出版了他的力作,一本十分自信的新书《注定领导世界》,书中第一次清晰地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所体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的吸引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靠军事装备和美元等“硬”资源就占领世界的时代彻底结束了,未来,不论美国,还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势力,要想成为真正的世界领导者,只能学习利用一柄新的权杖:软实力。
软实力虽然没有硬实力那样具明显和直接的力量,但有更加持久的渗透力。这个概念提出的最初几年,并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
不过,9·11之后,这个概念开始反映在美国领导人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的言论中。伊拉克战争所展示的美国硬性军事力量推翻了一个暴君,但几乎丝毫没有减轻美国在恐怖主义面前的脆弱性。早在马德里爆炸事件之前,民意测验便显示出美国声望大幅度下降,即使在支持美国的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也不例外。在从摩洛哥到南亚地区的伊斯兰国家,美国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这昭示着单纯以硬实力征服世界的时代彻底结束。
最近两年,软实力概念也被中国国家领导人屡次提及。
例如,胡锦涛2006年11月在全国文代会、作代会上发表讲话,称“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胡锦涛在2007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又指出,加强网路文化建设和管理,“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
中国的政治语汇中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的悄悄转变、“和谐社会”、“和平崛起”、“自主创新”理念的提出,中国-俄罗斯年、中国-法国年等活动的举办,表明了中国政府正在智慧地运用软实力的工具来建设国家形象,正像这位美国人所惊呼:在美国软实力衰减的同时,中国的软实力正在不断上升!
其实,各国家热议软实力冷谈硬实力,并不难让人理解。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迅猛发展,整个世界正处在新的历史性巨大变革之中,其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就是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平坦,无论是国家与国家之间,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越来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全球化使国家、企业、个人单独作战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只有结盟(而非对抗、侵犯)才能在更高的起点上获得更长久的竞争优势。
在这种大背景下,企业的发展模式也正在发生巨变,在2006年6月份,一向低调的IBM全球CEO彭明盛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全球整合企业》一文,高呼“跨国企业”已经过时,现在是“全球整合企业”时代。“全球整合企业”,指企业应在全球范围内整合生产和价值交付。早在前几年,IBM负责外包的一位副总裁曾经来大连寻找转移基地,当时他急切地询问接待的大连市领导:“如果你这里有足够的IT服务人才,我会考虑将2万个职位转移到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