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整合早就发生在任何一家跨国公司的运营中,只不过,IBM首次将“全球整合企业”概念正式提出而已。
这意味着,在全球整合企业时代,技术、人才、资本、设备等关键硬实力要素都在全球流动,企业要么成为被整合者,要么成为整合者,然而,无论是整合还是被整合,最后都会赢在整合后的效率上,而实现效率依赖的却是企业的软实力。
而这恰恰是中国企业的软胁。
不久前索尼前总社长出井先生谈道:“中国企业最大的问题是本土市场太大”。
过去的29年,中国企业依赖巨大的本土市场、政策保护、垄断资源、低成本的工人、能源的透支与浪费获得了高速发展,以致于张瑞敏感叹海尔的前20年生长在“猪都能飞起来的时代。”
然而,随着本土市场上涌进大批的“海外入侵者”,中国企业渐渐感到管理上的力不从心,正如一位日本专家所言,中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经营者,却没有培养一批优秀的管理团队。
2002年,项兵在其文章《管理的“马步”与“一指禅”》中形象地用“一指禅”来阐释企业管理中的一些道理。他在文中写道:“在中国功夫中,‘一指禅’是一项登峰造极的‘绝技’。一根手指蕴藏雷霆万钧之力,使所到之处势如破竹。而这一绝技,却是从扎‘马步’这样的基本功开始练起。没有从扎‘马步’开始一点一滴打下的根基,即使练就了所谓的“一指禅”,也只是花拳绣腿。一旦遭遇有实力的对手,只怕是指断功废,一败涂地了。企业管理的道理亦然,只有练就“式正招圆”的基本功,才有可能运用和实施先进的管理模式,真正提升企业的管理层次,增强竞争力。”
而当中国政府越来越强调建立“和谐社会”、“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等软实力内涵时,在宏观调控上,在经济政策上就会对企业提出新的要求,例如,社会大环境会越来越要求企业具有社会责任感、国家越来越会支持创新型企业、越来越控制掠夺式的资源开发……这一切的变化都在考验企业自身的人文精神、道德体系的构建,考验企业产业战略的选择能力及创新文化的建立能力等这些重要的软实力。
系统的竞争——软实力的6力模型
虽然,近两年关于企业软实力的讨论越来越多,但是,对企业软实力的解释却是零散的、混乱的。甚至很多人认为软实力太虚,对企业的实际运营没有什么意义,只不过对企业的竞争力换个说法而已。
其实,在无数的管理实践中,软实力就像人体的呼吸功能,其作用早已在企业诞生之日起就全面启动,只是企业家人人日用而未自知罢了。
1999年,蒙牛以1000万资本和一个租来的生产线起家,在蒙牛的官方记载中也称自己是排名在行业第1116位的无市场、无产品、无品牌的“三无企业”,结果却是五年闯入行业第一阵营,七年战平最强大的对手,对于自己所创造的“火箭速度”,蒙牛的高层管理者们认为,其根源在牛根生领导下的高效团队,而牛根生认为,其根源在于一套以经营人心为轴心的极其特殊的蒙牛文化,这正是软实力的功用。
而相对于蒙牛的张扬个性,从不显山露水的东软则低调地构建着自己的软实力,东软有着高超的产业定位与产业架构能力、有着灵活而极富吸引力的激励人才的机制、有着感人至深的信任与坦诚的企业文化,16年来,东软依靠自己的软实力建设,成为了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典范,数字医疗业务誉满天下,凭借可信赖的形象和实力赢得了跨国公司的联盟,进入了全球外包25强,成为中国软件外包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