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接触不少企业经营者,发现不少过于急功近利想套用一些所谓新的模式快速成功,准备不足的结果是半途而废,费力不讨好。在没有做好企业内功修炼的时候就一味的模仿,欲速则不达,赔了夫人又折兵。
成功最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没有错,但是,企业没有自己内核的东西,不在自有资源和经验的基础上挖掘与创新,步后尘者岂能成功超越。
IT数码(尤其是电脑PC)市场逐步走向微利时代的时候“戴尔(DELL)”成功了,很多人归结到“戴尔”的“(媒体购物)直销模式”;不少电视媒体广告“标王”相继倒下的时候,“橡果国际(ATV)”成功了,很多人归结到橡果的“电视购物直销模式”;保健品传统市场式微的时候“益生康健(YEECARE)”平台平媒购物成功了,很多人归结到媒体即终端的平媒购物模式及分账营销模式;服装领域市场竞争激烈的外销转内销的转折点上,VANCL借助虚拟网络购物和多元媒体购物成功了,大多归结VANCL特定的媒体购物与会员营销模式。
……
模式真是致胜的关键吗?
我们再来看看,与DELL雷同的GATEWAY铩羽而归,与“益生康健”雷同的“家家乐购”、“禾健”停滞不前,与VANCL类似的PPG、BONO销声匿迹……当然饮恨而终的不仅仅如上所述的这些,有更多运营不善的企业在摇篮中就夭折的更是不计其数。
在商业环境逐渐走向成熟时,市场环境和产品以及营销手段也逐渐成熟,一个立体的市场格局产生了,但是市场的主流环境会随着技术和信息的进步而产生改变。
市场终究会逐渐变得简单,这种简单,是建立在新的商业形态上的流程简化,是市场元素的更为标志化和清晰化。产品、传播媒质、价格、渠道、消费者等形成营销的各个环节都将渐趋透明。从国际大环境来看,消费相关行业的逐步走向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无店铺购物模式,在新的互联网领域被称作B2C的模式是下一站的主流,本土的市场也将逐步由传统的市场逐步走入创新的市场。笔者开篇所提及的部分代表只是目前市场的一些代表。
好模式需要管理体制护航
企业一定是以创造利润为目标,而不是因为尝试一种所谓的创新模式而存在。我们从实际的例子看采用同一种模式的企业,有着生与死不一样的结局。典型的是前段时间在中国营销界和资本市场出尽风头的PPG,在创新一种以“DELL模式卖衬衫”的网络及平媒购物,以呼叫中心为载体的新模式,而最终却以资金链断裂和入不敷出的媒体成本而被后来者VANCL赶超。PPG的失败,一定不是模式的失败,而是管理体制的失败。本土的商业,离理想化的商业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而所谓的中国式管理也绝对不是茶余饭后的一个噱头而已,还有一个西方管理体制与本土市场融合的问题,管理是细活,不是仅仅画画蓝图就足够。服装直销领域那后来者BONO的失败以及步履艰难的凯黎斯(CARRIS)再一次证明光有好的模式是不够的,内功的修炼还没有到达爆发的临界点,可能就没有爆发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