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组织结构 >> 结构调整 >> 正文

巴曙松:经济调整期的四个关键点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7 21世纪经济报道 巴曙松 参加讨论

  降低经济转型中的阵痛和成本

  中国经济当前处于周期回落和结构调整的压力集聚期,在全球通胀压力和国内转型压力的叠加之下,如何促进经济转型,降低经济转型中的阵痛和成本,自然成为当前政策的关键和重点。

  首先,要充分意识到通胀压力可能会因为经济转型的推进而长期化,这不仅是因为国际市场的宽松货币环境和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也因为中国经济长期积累的结构失衡需要通过特定行业的价格上扬来矫正。过去的五、六年中国一直是“低通胀、高增长”的格局,确实是十分难得的,但目前的国内外形势要求必须要在两者之间做取舍选择。理论上讲,无论是输入型通胀、成本推动型通胀,还是需求拉动的通胀,其本质都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是一种货币现象,不能因为这种争论导致了对解决通胀问题的延误或者更高通胀的容忍,严厉的反通胀举措也许短期内可能会牺牲一点经济增长,但是至少可以避免在更高的通胀压力下付出更大的经济增长乃至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代价。在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能耗行业和企业出现的困难,也可以说是宏观政策紧缩的必然结果,通过这种淘汰促进企业的整合和技术的进步,从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此时如果因为压力而放松货币政策,势必加大未来通胀的压力,致使经济运行出现更复杂的局面。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目前的货币政策并不能算作十分严格的紧缩,依然还是一种在国际收支失衡带动下的、被动放松型的政策基调,但是行政化的信贷管制却过于严厉,因此,所谓从紧的货币政策,不应过多依赖信贷的直接控制,因为这种直接的控制在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下只会促使企业寻找其他多样化的融资渠道,长期内的效果是逐步降低的。

  目前,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每年以5%左右的速度上升,在物价上涨时期,很容易陷入“工资-物价-工资”螺旋式上涨的恶性循环,从而引发滞胀的局面。目前看,矫正持续的负利率,因为资金成本的低下会纵容过分依赖投资和工业的不平衡的增长模式,采取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以缓解因为国际收支的严重失衡所导致的被动的货币政策放松,在结构调整没有取得明显进展时坚持有力的对冲政策,都是需要坚持的货币政策基调。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结构调整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