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人民日报》曾刊发中国人民大学行政学系教授毛寿龙的论点,他担心“政府机关和官员建博客公私不分。因为通过博客写作取得网友信任,往往基于博客的私人性。在私人性的博客空间里讨论公共问题,导致公中有私、私中有公,最后公私难分,这样让很多公共问题更加复杂。而且,有可能导致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为网友左右,从而偏离其公共性”。
政府官员竞相开博
民主制度建设新途径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政府机构博客和官员博客已出现了不少。
2006年3月,号称“中国第一公安博客”的网页出现在互联网上。经网友们证实,这是中国最早的政府机关博客,由河北省公安厅创办。目前,“第一公安”博客的点击率已经超过2900万次,在新浪名博排名中列前30位。
记者浏览“中国第一公安博客”发现,博客的页面上方,左边是一个硕大威严的国徽,右边则是象征中华民族的华表。顶部还有醒目的口号:中国第一家政府机关博客,打造中国公安文化第一品牌。
而更早的2005年春,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发现自己的文章收集在名为“韦钰”的博客中。随后,韦钰“被迫”登录启用这个用自己实名注册的博客,并被称为“中国部长博客第一人”。
另外,媒体将海南省临高县县长符永称为“中国官员博客第一人”;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则是全国最早开博客的市长;沈阳市环保局在2006年5月开通“环保局长办公博客”,并由该局局长和各副局长亲自操刀撰文上传;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说:“我像看儿子一样看着我的博客”……
不可否认,这些政府官员以公职身份开设并讨论公务的博客,对普通民众而言,都带有“官方”的性质。而包括北碚区交通局的官方博客在内,以政府机关名义开设的博客,更是如此。这些博客在起到沟通作用的同时,也引起部分学者的担忧。
追溯博客的发展史可以发现,政府博客最先出现在美国。2002年6月,美国犹他州政府的信息官员宣布了一个新的计划,要求州政府的2000名IT职员和18000其他政府雇员,都使用博客作为新的交流和沟通工具,并希望以此形成一个政府知识库。此后,一些国家政府有关机构和政府官员的博客开始在互联网出现。
2007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茅玉麟建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在其网站上设立专门的政府博客。茅玉麟对媒体表示,政府博客可以成为一种成本低廉、便捷地实现民主的新方式,通过网络民主构建社会监督新途径。网络民主是实现草根民主的一种新型途径,只要政府加强网站管理,组织专门人员及时整理一些有益的建言献策,删除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政府网站博客就能成为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新途径。
除了部分官员的热衷,一些网站也对政府开博表示了欢迎。2007年6月,人民网发布了政府博客注册邀请函,邀请地方政府在人民网地方领导频道推出的政府博客栏目注册。并表示该网推出的政府博客栏目“是一个由各地自主注册、管理、发布,展示各地建设成果的网络平台”。
程德安对记者表示,他担心,一旦大量的政府机关和官员都把博客这种个人空间作为官方与民众沟通的主渠道,而把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府与媒体沟通的机制、官方网站建设等削弱,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政府信息公开的正常机制的形成。他建议,政府更应把重点放在信息公开条例的贯彻落实、新闻发言人制度、与媒体的沟通等方面,建设与民众沟通的更好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