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加快危机爆发节奏
1999年前后,公关公司一年最多处理少则四五起,多则十几起的危机事件。从2002年开始,网络社区、博客的发展使得几乎每周都有几起危机事件爆发。
几年前我们还在向客户推销网络传播,现在大多数客户都会主动上门要求提供网络检测、网络营销服务,这表明企业越来越重视基于Web2.0的传播。
在Web2.0时代,首先危机发生的节奏加快了,以前可能还有几个小时的处理时间,现在网络上几分钟就可能发生了想象不到的事情,一篇帖子可能已经有了几千个跟帖。
新机会来了,但是随之一个新的麻烦也来了
互联网的推动力非常大,以前的传播渠道非常窄,也无法掌控,有了互联网之后我们可以很容易实现低成本传播。新机会来了,但是随之一个新的麻烦也来了。
对厂商来讲,互联网是把双刃剑,有互联网可以进行互动,但是当网民逐渐成熟起来,对互联网的驾驭能力越来越强。从营销角度讲,我们以前把读者当成潜在的消费者。但网民不仅是潜在的消费者,也是潜在的批判者、评论人。他们已经由信息的分享者发展为传递者、制造者,每人都承担媒体人的作用,新时期的大字报时代也来临了。
过去,传统媒体当道,如果跟权威部门、媒体进行沟通,我们可能会把危机降到最小。但现在我们不知道出处在哪,也不知道跟谁沟通,这就带来了管理上的麻烦。尽管现在的网民已经比较成熟,也参与了许多政府方面事件的推动,但整体来讲还是比较年轻。
怎一个“删”字了得?
一般企业出现网络上的危机时,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删”。他们希望消除网络上针对自己的不好的声音,其他所有都是在“删”之后的事情。这与互联网的特性有关,起初一个信息可能会被大家逐渐淡忘,但也许过了一段时间,一件小事情都可能把之前的危机重新带出来。所以,危机就像伤疤一样,如果不彻底治愈则永远是一个心病,很可能在意想不到的时候重新冒出来。
第二个办法是在搜索引擎上做文章,屏蔽信息或者变化排序。
第三是传播正向的声音。在企业的态度上,传统危机管理的法则同样适用于新媒体形势下的危机公关,比如第一时间告知真相,真诚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指定惟一的发言人,不要谁都能讲话;还有开放性,要在24小时的解决过程中让消费者感觉你在不断解决这个问题;权威性,就是引入权威,帮助你去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一种办法,不一定删,通过纯技术手段去沉帖,关注帖子的人可以减少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