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90年代,贵阳旧城区是一幅破旧貌,中心城区没有装修像样的铺面,居民区就是贫民窟,木瓦房、窄巷子、污水横流,乱建乱搭……贵阳的房地产企业寥寥数个,商品房开发承担着解决居民住房困难和旧城改造的任务,平均房价700—800元每平方米,老百姓买房意识不强,行政企事业单位未进行房改,商品房市场只是雏形。
1993年,商房公司开始运作第一个上千万的大项目——贵阳市黔灵东路“黔和花园”房地产开发项目,这也是国有企业迈向市场化走出的第一步。
资金短缺是房开企业起步遇到的最大瓶颈,商房公司也不例外。
当时的地产市场刚刚发育,处于无序阶段,政府对项目审批相对宽松,只要批准定点就可以作规划图和红线图,然后再找一家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建设单位,于是,少量资金便可以把一个大项目运作下来。
当然运作的过程需要良好的技术操作,再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如果缺乏操作能力,同样不会成功。
王起群具备一个成功企业家的思路和实际操作能力。盘活两个停工小项目,还完银行贷款和欠发职工的工资后,沉淀下来三十万资金的王起群,看好了一幅地, “黔和花园”项目,前期投资大约需要1000多万。
项目拿到了,而当时公司账目现金只有30多万。怎么办?
王起群尝试过向银行贷款,没有成功,于是便走了与商外商合资开发的路子。
黔和花园项目占地面积约20余亩,一、二期共有拆迁户240多户,其中困难户占40%。当时,贵阳市政府出台一项解决住房困难户的政策,对于住房人均不足8平方米的住房困难户,房地产开发企业要无偿补足8平方米,许多拆迁户一家5、6口人挤在10几平方米的破旧房子里,按照此项政策得到30多平方米的补偿。外商算下账来,黔和花园项目仅对拆迁户落实解困政策的补贴近按当时市场价算达千万,外商看到整个项目算下来利润不高,当时拆迁又遭遇种种形式的阻工,便撤资走人,黔和花园项目搁浅。
政府准备将黔和花园地块进行拍卖,王起群表示愿意按政策落实拆迁户的补偿,于是王起群仅仅办了规划、拆迁手续,土地费是借钱支付的,便开始房屋拆迁。
刘强是王起群上任后,从一个普通员工,任命的拆迁科长。拆迁工作的政策性很强,涉及合同法、继承法、婚姻法、公证法及地方法规,拆迁带来的不仅是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甚至是生存。作为拆迁科长的刘强办事得力,遇到钉子户,他带领手下不厌其烦登门几十次,动员讲解拆迁的知识,有时还被吸毒和劳教分子威胁要炸死全家,甚至在回家路上被殴打,这个七尺高的大男儿在拆迁遇阻时在电话里向有知遇之恩的王起群哭鼻子,王起群总是安慰鼓励他,一定要详细解释拆迁法规,将矛盾化解到最小。
黔和花园红线内辖贵阳市第六幼儿园,对其搬迁安置方案引起政府和社会各届人士的关注,热点亦是难点。幼儿园的区域性很强,搬迁选址必须就近考虑,这样就不得不修改原定规划建设方案,几易图纸,在云岩区委区政府及原贵阳市旧城改造指挥部的大力协调下,在刘强等一批得力干将的人倾力付出下,最终幼儿园得以顺利安置。
房地产开发拆迁难,资金更难。王起群的账上仅仅只有30万,连支付拆迁户的搬迁过渡费等都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