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管理聚焦 >> 第五项修炼 >> 正文

第五项修炼带给中国企业的是什么?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8 互联网 孙景华 参加讨论

  问题不仅仅出在农民身份的员工身上,也同时出现在所谓的知识分子身上,他们没有基本的分工和身份意识,总是不恰当的发生职业或岗位错位,记得华为一个新进来的大学生,洋洋洒洒的写了“企业发展万言书”,任正非看到后在上面批示到:假如此人没有精神病,建议开除。其实,任正非的意思很简单:请你专注于自己的职业工作。但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大学生身上发生的事件,在过去却常常被当做关心企业的正确事情而大加表扬,这个显著的错误惯性,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必须知道的一个基本管理原则是:当每一个岗位或职务责任,都被有效的承担起来,那么,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就会应声而出。期待这样美好的结果出现的基础,就是专注的职业分工意识。

  事实上,中国历史传统上,一直缺少基本的分工意识,各种身份和职业没有基本的区别。所谓的专职的“职业政治家、职业企业家”等等职业化的群体队伍,一直没有出现过,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传统上对于“人”的分类,不是基于职业的、而是基于品德的,即不是按照职业职能来区分、而是按照“君子与小人”来划分,凡达到“君子”素质或境界者,干什么都是一流,而凡是“小人者”,即使专业技能在突出,可依旧是不耻的小人。这样的“品德划分法”,给今天的中国企业管理带来的灾难,是不言而喻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进程中,从不缺少“摆脱惯性、系统思考”等等第五项修炼所倡导的精神,“举一反三、大局观”等等说法,都是非常经典的中国传统管理用语。事实上,中国的传统管理,一直强调每一个人都全局性的思考问题,任何只考虑自己的岗位的事情做法,都会被冠以“自扫门前雪”的自私自利-----这样一种情景,与今天西方企业管理所倡导的“不仅仅面向个人岗位绩效、而是需要面向组织目标”的提法,非常的相似,却结局却是全然不同。对于西方企业来说,这种倡导成为了组织流程绩效的来源,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出现的却是责任的空白和丢失。

  问题出在了企业组织的基础管理上,试图让摩天大厦变得更时尚、更流行的方法,不是抛弃或改变它的基础;而一个土建小屋的基础,也盖不出一个摩天大厦。实际上,在中国,最流行的管理书籍,总是《没有任何借口》、《第五项修炼》等等倾向于修养修炼励志一类;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理论,总是“权变”一类的因地制宜的方法。这也造成了中国企业管理的一种错觉,即风水轮流转,西方企业管理开始向中国传统管理靠拢。这不但是错误的解读了西方管理,而且是一种危险的错觉,因为这意味着中国企业管理,将在原始的人性品德以及蔑视组织规律的随意性道路上,越走越远。

  管理的本质

  一个人独立完成一个产品,不存在管理意义上的流程概念;当若干人共同协作完成一个产品,就出现了管理流程。实际上,今天绝大多数的管理理论,都很难逃得出经济学的老祖宗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汽车是由若干个零件组装起来的,没有亚当斯密、没有泰勒,就无法想象流水线的如何能够以流程方式工作。

  哈默认为以前的“流程”太糟糕了,必须“再造”,于是,“流程再造”出现了。实际上,以前的流程是以产品的生产为主,而不是面向客户和绩效,所以在哈默看来才会很糟,他的这个认识背景其实是来自于计算机应用到企业后带来的不适应而产生的。我曾在另外一个论坛和人争论戴明质量管理问题,其中就涉及到“面向客户、面向绩效”的问题。实际上,流程必须面向客户、面向绩效,都不是哈默的发明,而是来自德鲁克的理论,哈默更象是将德鲁克的理论应用化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第五项修炼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