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人”和“社会人”的问题
“作为人,为了更崇高的目的,主动牺牲掉个人的利益而让群体利益最大化,这实在是需要的”
--------恩,是一个经典的老话题了,究竟集体利益是因牺牲个体而获得、还是因鼓励私利而获得?经济学和社会学一直为此争论不休,亚当斯密认为:只有鼓励个人获取私利,才会获取集体利益最大化,原因是有个看不见的手在进行调节。中国儒家观点刚好相反,认为是限制和牺牲个人利益,才会获得集体利益。
西方按照亚当斯密的做法,所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中国人接受亚当斯密的观点,是否会获得同样的成就哪?难说,这也是中国人遭遇到的困境和尴尬。
中国的一些社会学家,最近在争论“单位人”和“社会人”的问题,他们从“单位人”的解体和消失的角度,得出的结论是牺牲个体而成就集体的做法不再有效。其实这个结论很好理解,因为希望牺牲个体利益成就集体的,是管理者或统治者,而个体总是在反抗这种做法,以前的有效性是因为人的“单位人”性质,而只能选择被动牺牲,但一旦人员可以不被单位束缚而流动起来,寻找个人利益和价值,就会象洪水决堤一样爆发。
但四川大学的黄教授提出一个观点:人天生是儒家。这是一个让人脊背发凉的结论,这意味着,无论我们要做什么,社会怎样变革,最终总是逃不出儒家的宿命。其实,问题最终不是观念的问题,而是能否找到有效实现方法的问题,否则观点就会被架空。
领导的谎言
“做企业其实很简单,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不要去信领导的谎言,假如管理利润真的来自信心,那管理就太简单了。领导经常干的事情,就是即使最困难的时候,也要以充满自信的态度对待下属,但下属要当真了,那就太幼稚了。其实,差一点的领导,会作出在准备逃跑的时候,依旧欺骗和利用下属的激情。危机究竟在哪里?利润来自何处?往往从企业行为和数据分析上,会发现它的蛛丝马迹,发现这个东西才是真实的管理。
最近在一个文化论坛与人争论晋商的商业成就,是否来自“诚信为本”的问题。这是个把人骗得好苦的问题,其实,无论是晋商、还是胡雪岩,都不是来自什么诚信为本,主要的依据就是“数字”,因为最近在写这方面的东西,所以试着分析它的商业利润构成,虽然数字不够多,但就已经有的数字看,已经足够说明这个问题了。非但利润不是来自诚信,而且诚信连他们的商业精神都不是。很多管理问题,往往用效益一衡量,就成了伪问题,而有些所谓的成功经验,往往用数据一分析,就露出了马脚。